首页>检索页>当前

项目思考

如何区域性推进项目式学习

发布时间:2021-06-08 作者:王红远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20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与河南省郑州市联合推进“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郑州高新区初中数学学科被遴选为实验学科。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郑州高新区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为着力点,以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为载体,促进义务教育初中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达成项目式学习的预期目标,高新区以初中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式学习。

我们精心遴选高新区八一中学、高新一中、郑州37中作为实验校。组建区域公办学校参与共同体、民办学校参与共同体,保障实验活动有基地。在明晰学校课程结构特质的基础上,我们准确定位各学校项目式学习的切入路径:高新一中实施“大概念统摄下的数学项目式单元教学”,郑州37中进行“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式学习”,高新区八一中学促进项目式学习与平板教学的融合,让项目式学习在智慧课堂落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系统的学习组织形式,学生需要经历事先精心设计的项目并完成一连串任务,在复杂、真实和充满问题的学习情境中持续探索和学习,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并形成成果的目标。高新区初中数学项目提升团队对项目进行合理规划,一步一脚印、一步一目标,稳重有序深入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组教师通过听讲座、共教研等形式,与项目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提升对项目式学习内涵的理解,掌握相关理论,理解教学特征。

本着一部分人先理解、一部分人先实践、一部分人先示范、一部分人先成长的原则,项目团队里培养出一批项目式学习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通过“三实践两反思”,选取典型单元和典型内容进行磨课实践、课例展示、汇报反思,促进项目深入开展。

骨干教师的成长带动项目式学习的校本实施,各实验学校坚持进行每周一教研、每月一展示。每周举行一次教研会,项目组教师互通项目式学习心得、交流项目式教学课例;每月组织一次校本磨课,项目组教师参与校级磨课,进行实践课展示。“周教研、月展示”有效深化了教研组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形成了数学教师“人人都参与、个个都展示”的教研氛围,进而实现项目式学习的全员卷入,最终形成一师一项目、一级一主题、一校一特色、一区一成果、一市一辐射的项目式学习效果。

为攻克重点难点,高新区数学项目团队明确了包括计划、合作、教学、观察、反思、改进在内的项目式学习推进步骤,制定了课例研究“三实践两反思”的改进策略。每一步的完成都汇集了团队的智慧,通过集体教研、集体讨论,保证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与优化。

项目式学习对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影响显著。学生喜欢这种“边做边学”的学习方式,在测试中表现良好。通过项目式学习领会知识和技能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它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赋予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项目实施以来,高新区教研员多次受邀为各地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项目组教师王林林、郭银鸽等受邀上观摩课、开讲座,广受欢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项目式学习的引领、辐射效应。

在项目式学习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一是时间不易控制。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单独一个课时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如果把学习周期扩延至若干课时,许多教师会担心影响正常教学进度。二是评价不易实施。从项目式学习的内容来看,项目成果大部分都是文本材料,比如报告书、设计书等,这也是很多项目式学习常常采用的成果形式。然而对这类形式的成果评价较难把控,评价的标准不易确定,主观因素较强。三是教师合作有待深入。项目的深化需要学校甚至区域层面的精诚合作、群策群力,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很好地完成任务。而教师由于自己教学的压力或区域地理位置的限定,难以进行深度合作。

为破解以上问题,我们计划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高新区数学学科将学习巴克教育研究院的项目学习黄金标准,结合初中数学各种版本的教材,开发系列的项目式学习主题群,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同时研制教师评价量规和学生学习指南,进而推进项目式学习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高新区中学数学教研员)

《中国教师报》2021年06月09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