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验学校,郑州高新区八一中学于去年9月启动了项目式学习。“1个工具”“1个平台”是我校项目式学习的两个特色,即乐课平台下平板教学工具的应用,这一工具和平台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学习方式无边界”“学习资源无边界”的可能。我们的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乐课平台在平板上开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接收学习任务,通过分工各自找寻不同的学习资源以解决问题;教师通过“乐答”,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和点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平板将小组最终的研究报告、作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分享。该项目所带来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让师生受益匪浅。
项目式学习突破了年级的限制,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大力整合信息技术,链接教室内外,真正成为资源无边界的学习。
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大多是独立的,课堂上的讨论只是就某一特定问题进行的一次性合作学习,或者说是帮扶学习,学生间没有过多联系,主要是靠个体去领悟教师传授的知识来达到学习目的。参加项目式学习的学生则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组员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认领任务,协同完成项目。如在《如何把豆芽发得更好》的项目学习中,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有负责前期资料收集的,有设计方案的,有专职培育豆芽并记录数据的,有根据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绘图的,有最后整合汇总并进行汇报的,实现了小组成员之间真正的合作,并将合作学习贯穿始终,缺一不可,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不过多干预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最终以作品或者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促进了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灵动的表达给课堂注入了活力,给教师带来了惊喜。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需求,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局限中解放出来,成为项目的建设者、活动的设计者、环境的创建者、教室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促进者。
项目式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不再只是教与被教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性增加。我们倡导项目式学习,并非倡导颠覆我们现有的教学方式,而是用项目来优化学习内容,用平板来调整学习过程,将学习与真实世界相关联,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项目式学习遇见平板教学,也让我们预见未来:越来越少的课堂,越来越多的学习;越来越少的讲授,越来越多的智能,越来越多的交互;越来越少的限制,越来越多的融合。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高新区八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6月09日第1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