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课程故事

争做“农场主”

发布时间:2021-08-31 作者:蒙庆莲 来源:中国教师报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城里的学生,已经嗅不到泥土的气息,更别说亲自种地了。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掌握种植菜园、打理菜园的步骤和技巧,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在校园一隅专门开垦了一块农田,开发了一门课程——开心农场。

“五一”劳动节这天,学校在网上发布消息,学生可以进行责任田认领。消息一经发出,家长和学生积极响应,学校成功招募了25名“农场小助手”。

有了土地,学生变身“农场主”,通过前期采访调研了解各类果蔬的种植时令和方法,撰写果蔬种植年计划,保持菜园品种丰富、四季常绿。得到教师和家长认可后,学生在实验田里忙碌开了,耳听、眼看、手动,还会实行“家庭合作”。在教师和家长的引领下,学生每周至少两次进入农场劳作,浇水、施肥、捉虫、观察,做好记录、留下照片、撰写日记。学生在劳作中体验创造性、研究性劳动的欢乐,锻炼了动手能力,也磨砺着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增进了热爱自然、感恩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农场劳作还助力学生打开博物视角,增加学生间合作探究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组织、沟通、调研、合作能力。

到了果实收获的季节,学生分为卖菜组、制作组、爱心组,他们把成熟的果实采摘下来,讨论体现果实最大价值的方法,邀请家长参加“果实收获季”。卖菜组到市场调查行情,进行叫卖,所得资金用于下一次活动;制作组会为顾客送上“健康食谱”以示感谢;爱心组把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送到附近敬老院。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也学会了感恩,更加感悟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学生走进田野,靠近泥土,躬身体验耕地、刨土、播种、浇水、施肥的劳苦,同时见证阳光的力量,感受四季的更替,不仅懂得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还领悟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将“光盘行动”践行得更加彻底。此外,课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感恩。

探究教育。学生成立科学和生物探究小分队,不懂的地方上网搜索,向家长、教师、农民请教;调查土壤的成分;探寻植物的生长条件;研究植物怎样进行光合作用以及授粉的方法和种类;了解不同种类肥料对农作物的用处,大棚蔬菜与普通种植蔬菜的区别及原理;探究为什么农作物上有虫子,以及使用农药的利弊。

感恩教育。学生动手制作菜肴,请教师、父母、敬老院的老人品尝,还会将自己收获的果实送往福利院,体验分享的幸福感。

学校还会积极搭建学生成长平台,注重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丰收发布会”上,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过程性资料——如留存的视频、照片、日记等,通过展演、演讲等形式公开呈现。学校还会评选出“农场代言人”和“农场小达人”等:设立评选小组,对申报学生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即授予“农场代言人”称号;根据学生提交的作品、果蔬的质量、年度综合表现等,授予那些表达完整、创意卓越的学生“农场小达人”称号。

“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好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参与、对话、批判、质疑、合作中体验成长,获得成功的喜悦,加速自身的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9月01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