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而落实“双减”的关键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努力做好行政统筹、部门联动、整体推进,促使全区提质减负工作落实落细。
抓“关键多数”,强化统筹部署。教师是育人和实施“双减”的主体,是“双减”政策能否真正落地、落地后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多数”。基于此,望花区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交流、研讨,上好“双减”落地的先导课。
上好“开学第一课”。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相关科室负责人面向全区中小学领导干部讲政策、做动员,上好干训“开学第一课”;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各学校校长结合校情、师情、生情宣讲学校规划与发展,支部书记立足政治任务讲责任与担当,上好全体教师“开学第一课”;开学后,班主任面向家长讲科学育儿、家校共育,上好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
全员以行践诺。全区1288位教师全部签订了《“双减”工作承诺书》,1116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占教师总数的86%;召开专题家长会、座谈会,下发致家长一封信1.4万封,收集整理落实“双减”工作案例100篇,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为态度,实现交流共享。
健全制度,确保有序推进。建立作业管理“三级”报告制,即教师向教研组报告,调控作业结构和作业总量;教研组向学校报告,督查全学科作业布置合理性,做到每日巡查、即知即改;学校向区教育局报告,及时掌握各校进展,每周梳理总结典型经验。
建立作业管理督导制度。汇聚行政、研训、中小学代表组成督导组,依据《抚顺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工作要点细目表》,采取“自查-督查-整改”的步骤,深入学校逐项逐条查看工作落实情况。通过首轮督导,共梳理出“作业量一刀切”“课后服务形式大于内容”等5类16个方面问题,真正起到了“以督促研、互学共促、取长补短”的作用。
完善家校协同机制。为缓解家长焦虑,区教育局与宣传部、妇联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妇联为学校聘请了36位心理咨询师和法律顾问,建立家教专家资源库,与中小学建立一对一帮扶;各基层单位通过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开展多轮宣传,倡导学校和家庭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落实课后服务周报告制度。望花区教育局制定《关于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学校制定《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课后服务安排表》,每周监控各校参与课后服务人数、内容、时间等信息,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做好大数据分析。
双管齐下,切实减轻作业负担。作业管理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领域。我们不断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完善作业调控机制、创新作业布置方式、探索作业批改策略,既要“控量”更要“保质”。
严格量的控制。“小学书面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疑难作业不带回家”是“红线”,坚决不能越线;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与评优竞先挂钩;实施作业管理一票否决制,对私自加大作业量的教师,当年考评记为不合格。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联合成立作业管理专班,通过视导调研等形式对作业管理“十要求”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责令立行立改。
实现质的保证。一是实行教研员“双包制度”,即教研员包学科、包学校指导建设校本化作业体系。二是提倡分层作业。在设计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为学困生提供巩固学习的保障、给中等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引领优秀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三是精准辅导。充分把握初学、巩固、反馈3个时段,在解难答疑、堵漏补差、扩展提高等方面做到班主任、学科教师协同跟进。四是活动推介。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享。
多措并举,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时间上讲保证。实施“服务+托管”模式。学校对于课后服务结束后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试行“错峰”下班制。开展课后服务后,部分教师出现工作时间较长、下班时间较晚的情况。面对新情况,各校结合校情尽可能实施“双全策”,尝试教师错峰下班制,探索一小时弹性时间。
内容上讲多元。区教育局推出“锻炼时刻+学习时刻+自主时刻”“三段式”课后服务模式,即半小时大课间体育锻炼、教师指导学生在学校基本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参与的活动。学校结合特色校本课程和学生兴趣发展需求,采取“集体特色大课、自选特长小课”的方式实现课后服务多元化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资源上讲整合。依托“望花雷锋文化核心区建设”基本形成的“一院、二馆、三地、四街、多点支撑”发展格局,着眼于“红黑绿蓝”四色资源,“红”,即行走雷锋的足迹,深刻感受雷锋精神;“黑”,即认识煤精、琥珀,了解千万年地质变迁及演化;“绿”,即亲抚大自然,体验农耕生活;“蓝”,即畅游海底世界,建立符合不同年龄段的课程体系,服务于青少年全面发展。
紧抓根本,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双减”减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是一种纠偏,纠超前学习之偏、纠负担过重之偏。同时,这也是一种回归,回归教育规律、回归学校主阵地。望花区紧抓减负提质根本,内外联动,综合施策。
向集团化办学要质量。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望花模式”,以文化浸润,组成了“2+7”模式的雷锋教育特色集团;以资源共享,打造十八中学集团校、四十二中学和盖平小学一体化办学的紧密型教育集团;以优势互补,组建了7个手拉手互助型教育集团。各集团校本着优化资源配置、互助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集团化运行机制,覆盖率达100%。
向课堂要质量。通过实施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内突出“四个一点”,即“容量大一点、节奏快一点、讲的精一点、练得多一点”,将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通过名师引路、送教下乡、现场会观摩等活动拓宽学习途径,化解研训队伍老龄化问题,增强造血功能。
(作者系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教育局副局长)
《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03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