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百家笔谈

一桩小事,三种效果

发布时间:2021-11-23 作者:郭文红 来源:中国教师报

班主任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随时发现并迅速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蕴含着丰富教育因素的细节,将其巧妙转化为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在安全、自信的心理环境下自然而然接受教育。本期刊发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教师郭文红的第一篇文章——

——————————————

早上,我已经带领学生在进行口算练习了,李明和房涛才匆匆走进教室。

李明迅速甩下书包,麻利地拿出口算本与铅笔盒,立即动手练习起来。

房涛则不慌不忙地走到座位旁,稳稳当当地摘下书包,妥妥帖帖地把书包挂在座椅背上,挂上后又调整好角度。如此,“放书包”这件事才算结束。接着,房涛把因为摘书包而弄扭曲的外套整理了一下,环顾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大家都在做口算练习,这才转身翻书包找东西。

身为教师,我要抓住每个契机做好引领。这两个孩子的表现,正是一次引导全班孩子做事情要分清主次的好机会。口算练习结束后,我向孩子们分别介绍了李明和房涛进教室后的表现。

当我介绍到李明虽然来迟,但因为他动作迅速、努力追赶,按时完成口算练习的表现时,孩子们向李明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此刻,房涛有些尴尬,虽然我并没有批评他,但由于没有完成口算练习,他预感到会被批评、被否定,但我又不能不说到他。关键是怎么说,我的大脑急速运转着……

短暂的思考后,我详细介绍了房涛进教室后的表现,孩子们开始以为我是在“挖苦嘲笑”房涛,可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我的最后总结是这样的:“这两位同学都很棒,他们的表现各有千秋。李明虽然迟到了,但是他能够迅速拿出相应的学习用品,努力追赶并且按时完成;房涛虽然迟到了,但是依然能够有条不紊地整理书包、衣物,显示出很好的条理性,这都是值得表扬和称赞的。”

孩子们完全没有想到我会这么说,瞪大双眼看着我,我接着说:“但是我们在保持自己优点的同时,还需要学会思考一件事,那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比如说房涛,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这样非常有序的行为值得夸赞,但是在已经迟到的情况下,可以先把重要的事情做起来,再收拾书包。这样既不耽误口算练习,也不影响做事的条理性,李明也可以向房涛学习,做完口算练习后把自己的书包收拾好……”

听完我的话,孩子们恍然大悟。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学会多角度观察、理解事物并不容易,需要家长和教师抓住每一次契机,及时、随时加以启迪与引导。

我这样的做法瞬间让房涛没有了尴尬与压力,他快乐地拉着我说:“郭老师,你知道我做事为什么这样有条理吗?”我忍住笑,故作疑惑地问:“为什么呀”“我爸爸每天都要逼着我做的……”他绘声绘色地告诉我,并表演起自己晚上不想刷牙,蹑手蹑脚地溜回房间,又被爸爸捉去刷牙的场景,画面喜感十足。

我自然知道房涛做事的条理性必然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外加对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视。比如房涛讲的刷牙的故事,比如房涛妈妈曾经向我介绍“他爸爸是个极其自律的人,每天晚上八点以后全家人都不能再吃东西”的情况,比如有时候老师会奖励孩子一个棒棒糖,房涛总是说“我不吃糖”的表现……

这一切都让我明白:房涛爸爸在生活中是一个有条理、有节奏、有规律的人。我很敬佩这样的家长,能够让孩子在六七岁的年龄就已经有了高度的自律性,要知道,能够拒绝老师给的棒棒糖的孩子确实不多见。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庭教育多么重要。

诚然,当我们看到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不同的孩子,以及他们身上不同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时,应尽可能全面看待孩子的各种表现,从中发现积极因素,及时强化孩子已有的优势,加以顺势引导,并帮助孩子进一步完善。

比如李明和房涛迟到后的不同表现,李明的表现符合我们通常的期待,我自然要给予肯定;但房涛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一面,同样值得被发现并给予放大。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让当事的孩子获得安全、尊严和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教会所有孩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认识到评价事物的标准并不唯一,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在当下环境中选择最迫切需要完成的事情,这也是孩子必备的一种能力。

班主任应随时、敏锐发现并迅速捕捉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蕴含教育因素的细节,将其巧妙地转化为教育契机,放大孩子某种行为表现,进行自然而然的教育。让孩子在安全与自信的心理环境下,受到正面引导与教育。

这是一种不动声色而润物无声的教育。班主任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做到了这些,班主任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郭文红,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南京市德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24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