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届学生毕业之前,我与他们共同编了一本《童年记忆》作文集作为毕业礼物。作文集的所有文章,都来自于我教他们三年时间里的“漂流日记”。
三年来,“漂流日记”让学生欢喜,也让学生“忧愁”。但不管怎样,每一位学生都用笔书写了自己的童年,记录下了自己的成长。童年的一个个精彩故事,也随着这本作文集的出笼而被定格。
翻开这一本作文集,扑面而来的是这群学生的小学生活——
这里记录了难忘的老师与同学:如徐晨逸的《捣蛋王崔利材》,写的就是同桌崔利材捉弄她的经历;郑叙骞记录了《梁浩艳转学了》,表达了对梁浩艳的想念;特别是袁洋的《形态各异的朱老师》,写的是朱老师给全班同学当模特写生的事,故事里“朱老师”可谓“形态各异”让人忍俊不禁。
这里记录了奋斗的目标与人生的理想,如王青艺通过《缺少勇气》一文,希望自己变得有勇气;顾艺榕《时间在流逝,我们在长大》谈自己的人生目标;而金祉昊在《我的理想》中表明,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
这里还记录了趣事、乐事与傻事:我们一起采“黄花麦果”做糕吃的事,被朱书慧记录在《黄花麦果的“味道”》中;大家一起去摘朱老师种的青瓜的事,被吴越楚写进了《夏日里的清凉》;当然还有陈晟杰干的傻事——《第一次离家出走》……
总之,这里记录的是每个孩子小学生涯中的喜怒哀乐与烦恼忧愁。都说什么是童年?这就是童年。它独一无二,又精彩纷呈。
还记得四年级刚开启“漂流日记”旅程时,学生说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于是,我便开始带学生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我们跟着“鲍雷伊”写日记,学会用日记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也是从那一次开始,我带着这群学生走上了“跟着名家学写作”之路。我们“跟着新美南吉写童话”“跟着冯骥才写人物”“跟着欧·亨利写小说”……通过对这些名家名著的反复阅读和交流,让这些大作家来告诉学生:文章写什么,文章怎么写,怎样把文章写得精彩……难怪学生李鸿宇说“是朱老师带我走进了阅读的大门”“是朱老师让我懂得了写作之前谋篇布局的重要性”。
“漂流日记”三年写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不少学生甚至篇篇都是“三星佳作”,让我在选编文章的时候左右为难,一人选一篇常常只能忍痛割爱。或许,一人一页一文一照片的设计,对学生来说是纪念小学生活、纪念童年光阴的最好方式。
许多学生在文章中“感谢朱老师给童年带来快乐”,其实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守护“童年”。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这群学生已经毕业了。教了三年,想说的话我已经通过课堂表达了……就像楼昊均说:“我会记住朱老师的话,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说真话、敢质疑的人。”我希望每个学生都成为这样的人——而这也正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之一。
毕业,意味着离别,但它也意味着成长!而这本《童年记忆》作文集恰好就记录了班级里学生的成长历程。希望他们带着这本作文集继续上路,继续成长,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24日第1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