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课程图纸

我能活到一百岁吗

发布时间:2022-03-29 作者:李 琛 来源:中国教师报

生命之所以最宝贵,是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它都是唯一的,只要死亡来临,就再无重复的机会。生命教育是每个学生都应该上好的一堂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惜生命,还应该引导学生正视死亡、不恐惧死亡。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设计了主题为“我能活到一百岁吗——生命的意义”的项目化学习。

课程目标

“在这里独自思考死亡并感到恐惧,还不如做好自己,去探索一切,珍惜当下你独自拥有的时光。”学生用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诠释了这次项目化学习的意义,“我能不能活到一百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恐惧死亡,珍惜当下、珍惜生命,充实而有意义地过好自己的一生。”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而且可以尝试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项目学习总目标:探究生命的意义,懂得珍惜有限的生命;探究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懂得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尝试理性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

语文学科目标:体会课文《那一刻,我长大了》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能够展开想象,撰写一篇3000字以上虚拟自传;参与辩论赛,发表自己的意见。

道法学科目标:掌握课余生活自主权,对自己负责,过好自己的课余生活;拒绝不良生活嗜好,抵制烟酒、毒品。

科学学科目标:了解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能够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列举噪音、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

课程内容

课程融合了科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等不同学科的内容。首先,学生从生理方面思考“我能活到一百岁吗”,深入探究各种身体器官;其次,了解如何通过合理健康的饮食改变生命的质量和长度;再次,教师引入“死亡教育”,与学生共同探讨死亡是否可怕;最后,学生通过“伟人的一生”“身边人的一生”等环节,探究生命的意义,思考“我”将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设计课程方案时,学校不仅使用项目化学习的模式,而且运用UBD理论进行逆向设计。项目化学习注重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具有指向核心素养、真实性、探究性、挑战性、评价多样性、延展性等特点;逆向设计则要求教师在开始设计一个单元或课程的时候,通过评估证据将内容标准或学习目标具体化,以学生需要为核心,确认目标、发展主要概念,思考可以达成目标的策略,设计相关教与学的活动。

课程的逆向设计分为3个阶段:一是查看国家课程标准,思考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学习内容的次序,设定学生将会知道的内容以及能够做到的标准;二是在项目式学习开始前,确定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三是确定学生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计划的细节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资源整合、材料选择等。

课程实施

第一部分:课程导入。

第1课时,学生学习中国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教师播放视频资源《四分钟看人的一生》,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第二部分:探究身体与寿命的奥秘。

第2-3课时,教师利用教材以及课外图书《我的秘密我了解》《我从哪里来》《人体立体书》等,让学生了解身体的秘密,在课下完成思维导图式探究。

第4课时,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材料《影响寿命的因素》以及相关视频资源,了解饮食、生活方式对寿命产生的影响。

第5课时,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总结人类寿命提高的原因。

第6课时,学生结合自己的小学成长经历,完成记叙文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第7课时,全班进行《那一刻,我长大了》文章互评,分享优秀片段。

第8课时,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单元,懂得选择有兴趣、有意义的课余生活进行合理规划;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拒绝不良生活嗜好、抵制烟酒和毒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爱生命。

第三部分:死亡,可怕吗?

第9-10课时,学生观看电影资源《寻梦环游记》,通过观影任务单思考死亡的真正含义。

第11课时,师生共读《再见了,艾玛奶奶》《獾的礼物》等图书,思考并讨论如何看待死亡以及如何选择活着的方式。

第12课时,学生阅读图书《生与死》,课后撰写阅读感悟并在课堂上分享。

第四部分:如何选择生命的方式?

第13-14课时,学生阅读《有的人》《回忆鲁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诗歌和散文,思考鲁迅的人生意义。

第15-16课时,师生共读《苏东坡传》,了解苏东坡的一生,学习传记的基本写作方式;课后,学生采访家中长辈,了解身边人的一生。

第17课时,学生利用数学折线统计图或时间轴,为自己空白的生命线进行人生规划,包括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

第五部分:学生成果展。

第18-19课时,学生分组选定不同的器官创作剧本《器官自述》,分配角色进行汇报表演。

第20课时,班级举办题为“生命在于长度还是宽度”的辩论赛。

第20-21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发挥想象,书写自己的虚拟自传;在班级举办虚拟自传《我的一生》新书发布会,向听众讲解一生中的重要节点和事件。

第22课时,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写出反思。

课程评价

课程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多主体形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量规让学生更加了解评价标准。以“虚拟自传”的评价为例,评价量规如下:

合格写手:图书封面具有一定的设计感,叙事脉络清晰、结构较为清楚、内容较为丰富、语言较为流畅,能够展开想象,字数不低于3000字。

中级写手:图书封面设计较为精美,叙事脉络清晰、结构清楚、内容较为丰富、语言流畅,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字数不低于4000字。

高级写手:图书封面设计精美,叙事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用语准确、中心明确、构思精巧,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有个性特征和独到之处,字数不低于6000字。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3月30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