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来,校园到处有九年级师生匆忙的身影,毕业班紧张的氛围越来越浓。复习的紧张情绪替代了昔日欢乐。
上午语文课,我想尝试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今天我们开始复习拼音、词语、病句、关联词。”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仿佛与我身处两个世界,“请同学们把同一组同学的姓名用汉语拼音拼出来。”学生抬头,用惊诧的眼神看着我。
“倒计时开始。”教室里瞬间像炸开了锅,一阵喧哗后渐趋安静,只听见笔在纸上游走的声音。
时间到,我让学生前后桌或同桌相互交换进行检查,找出对方的问题并帮助解决。两个人都不会的可以邀请其他人帮忙。争吵、评论、欢笑、讲解,教室里又一次充满了欢快的空气。
接下来,我让每个学生选取一个同学的姓名,围绕姓名展开想象并虚构一个故事,故事中要使用四个成语、两种修辞手法、一组关联词、一处描写,此外还要专门再写一个病句。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压力山大”,但想到要为同学写一个小故事,他们又很兴奋。
15分钟后,还没等我宣布开始,已经有学生冲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一个学生分享后,主动邀请大家点评。40分钟很快过去,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还在热烈讨论。
上午两节课结束,我心中满是喜悦,尽管是中考复习课,但我想让学生愉悦地度过。不是我刻意寻找给学生放松心情的机会,而是听从了学生那蓬勃的生命力的召唤。当我自称“老师”的时候,注定要与学生共生,因为学生我才被冠以“老师”之名,行教育之事。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师讲授就能完成的,特别是语文能力的训练,需要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
下午课不多,我可以专心写《构筑理想课堂·初中语文》的第五次作业,作业内容是对《看云识天气》的两个教学案例进行对比评析。这对语文教师来说并非难事,但写出水准也绝非易事。思来想去,我以泰勒课程四原理为基本思路,从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为基本逻辑结构展开评析。
放学铃声响起时,我的作业还没提交,站起来伸伸懒腰,看窗外一个个少年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待校园渐渐安静,我又一次坐在电脑前完成作业。当我离开校园时,门房大叔痴痴地看着花园中的迎春花,陶醉的模样令人心动。
回到家,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女儿体育选考项目的事情,最终也没有定论,女儿想明天再尝试一次,看最拿手的项目是什么再做选择。我们同意孩子的决定,毕竟最后站在测试场上的是她而不是我们。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去试探自己的潜能,我们只需要站在她身后,给她提供确实所需的帮助即可。
晚饭后继续阅读,最近喜欢早上研读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午听音频课《现象学十讲》,晚饭后读余映潮的《余映潮给语文教师的80条建议》和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阅读的世界找寻教育的真谛。
前不久跟同事郑老师交流,我告诉他这学期主要学习语文创意教学设计,不仅想改善课堂生态、提高教学成绩,还想让毕业班的语文课充满快乐。郑老师说“这才是成长和收获”。在学生的世界里,我愿一直在场,感受他们的快乐,收获自己的成长。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岷县岷阳初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5月25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