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辆开往小学的地铁

发布时间:2022-05-31 作者:张 波 罗怡雯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为了减缓幼小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山水幼儿园和钱江湾小学幼小联盟打破传统幼小衔接的思维定式,在双方各自的课程资源中相互借力、逐步衔接。基于幼儿园“玩+”课程,幼小联盟开展“一辆开往小学的地铁”活动,团队联合教研、互相融合,引导孩子坐上“小学号”地铁,用一张“玩家通行证”穿梭丰富多样的“站点”。

第一站:玩家调查站。

为了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小学,学校让孩子进行“玩家调查站”通行打卡项目体验。

“小学在哪里呀?小学长什么样子?”

“小学有好吃的点心吗?可以带玩具去小学吗?”

孩子与教师一起讨论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学调查表”,共同绘制“小学路线图”。马上要进入小学新环境,孩子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情绪,教师变身“记者”一探究竟,采访与记录孩子的心声:

“我想上小学,因为这样我可以交到更多好朋友!”

“我有点担心,小学生好像要写作业,我姐姐就是这样。”

经过调查,大部分孩子认为上小学是“长大”的象征,对小学的新环境、新朋友充满期待。

第二站:参观采访站。

参观小学是孩子最向往的旅程。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钱江湾小学精心策划了“走进小学初体验”半日活动,少先队员变身讲解员,陪着幼儿园的孩子走遍校园各个角落,耐心地为他们介绍丰富有趣的校园生活。孩子兴奋地观察着小学的教室、动漫馆、科技馆、大操场、游戏空间等区域,感受小学生活的别样魅力。

参观小学之后,孩子还有许多问题想问,一个孩子提出:“可以请哥哥姐姐来我们这里做客,回答我们的问题啊!”于是,孩子将想要了解的问题画成思维导图,邀请钱江湾小学的哥哥姐姐来到幼儿园,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

第三站:时间管理站。

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孩子带着问号走进“时间”,开启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孩子发现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和作息时间大不一样,比如起床时间更早了、午睡时间变少了、上课时间变多了……他们产生了困惑:如果迟到了怎么办呢?上课到底要多长时间呢?于是,教师带着孩子一起认识钟表,学习使用闹钟,开展每天早上的“守时小达人”自主签到活动,鼓励孩子自主制订生活、学习、游戏计划。

在认识时间的过程中,孩子萌生了对“课间10分钟”的强烈兴趣:“课间可以做什么事情?”在知道课间10分钟可以玩游戏、做运动、休息、整理东西之后,孩子继续提问:“10分钟到底有多久?”教师引导孩子通过整理玩具、看书、玩滑梯活动,感受真实具体的“10分钟”,帮助他们理解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意义。

第四站:沉浸体验站。

孩子在沉浸体验活动中提出一连串问题:“书包里有什么”“书包那么重怎么背”“我可以拿箱子吗”……教师特意在大班走廊布置了“小学生体验角”,摆放了小学的桌椅、书包、书籍、笔袋、各类文具和红领巾等。孩子可以自主进入体验空间参加游戏活动、使用学习用具;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里购买相应物品,让孩子渐渐熟悉小学环境。

除了环境体验,小学课堂体验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师带来七巧板课堂,美术教师带来陶艺课程,科学教师带来“看不见的子弹”科学活动,体育教师带着孩子玩起了足球游戏……小学教师还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安排一日作息、如何做好课前准备等话题。

第五站:梦想抵达站。

通过合影、写信等方式,孩子期待着进入新学校、结交新朋友,抵达自己梦想中的小学。

在“我与小学合个影”活动中,孩子带着“地铁打卡证”,在小学门口留下了与新学校的第一张合影,告诉新学校“我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期待与你相遇”。对于小学生活,孩子还有许多想倾诉的话语,他们通过写信的方式将想法记录下来并投递到班级信箱中。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更是孩子成长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见证。“开往小学的地铁”连接了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帮助孩子顺利向小学过渡。人手一张“玩家通行证”,激励孩子主动衔接,也鼓励孩子积极走向小学、走向未来。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山水幼儿园)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01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