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卓越人才,必须有卓越的教师,更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入到教师培养中来。今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简称“江二师”)主动对接国家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结合自身长期以来积淀的办学特色,构建了“师德情怀、学识素养、实践智慧”三元共生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
一体设计,强化实践特色课程
“在校时,我们有许多偏重实践的特色课程,还到乡村学校见习、实习过;工作后,大学时的老师依然会解答我在教学或研究时遇到的困惑,让我在教师岗位上做得更好。”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兰熙告诉记者。自2021年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毕业后,兰熙已在家乡如皋任教满一年,“我现在的理想是当个好老师,而母校为我提供了很大助力”。
“我们以综合实践课程为基础,建立了以集中实习、顶岗实习和在岗发展为主要形式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江二师校长王建介绍,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将高校、研究院、教育行政机构及专业团体、中小学(幼儿园)等卓越教师协同培养主体纳入整体运作,建立共同成长的“四方协同”卓越教师培养共同体。
为了有效推动学校“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和“职后培养”的教师培养模式,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互嵌+地方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将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计入课程学分,坚持师范传统和传统文化‘双传统’的理念导向,将地方文化特色与课程相互交融,合力提升学生实践智慧。”江二师教务处实践科科长邓海威告诉记者,“学校培养的不仅是优秀教师,也是具有优秀传统文化教授能力的老师。”
此外,学校通过通识教育平台、教育教师平台和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开设“石城讲坛”名特教师成长系列、名特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系列和基础教育改革系列课程。同时,学校还在全省建立了师范类实习基地146个,“乡村教育工作站”67个,让学生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感受导师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养成师德。
据悉,近5年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师范生共斩获省级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25项,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该校毕业的师范生中相当一部分成长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仅语文学科就出了71位特级教师。
双向互动,培养“乡村教育”种子
“从最初的不敢开口、无话可说,到人人发言、只说‘好话’,再到现在的侃侃而谈、各抒己见,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进步有目共睹。”扬州市邗江区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领衔人臧琴感受到师范生从教后的可喜变化。
为了让乡村定向师范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学校与地方教育局、乡镇学校积极搭建“乡村教育工作站”实践平台,解决学生实践基地的同时联合开展“课程共建、课堂延伸”教研活动,并通过“卓越教师培养改革实验班”“彩虹伞:关爱留守与流动儿童志愿服务”等实践平台,支撑和引领地方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卓越潜质教师。
“我在镇江、淮安的乡镇幼儿园见习过,还通过学院的‘彩虹伞’支教项目到贵州荔波的村子里陪小朋友过暑假。”曾就读于江二师学前教育专业乡村定向班的贾奔奔回忆说。在实践中,定向班的学生得以真正走进乡镇学校,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真正接触了乡镇的孩子,乡村情怀自然被激发出来。”贾奔奔充满感激地叙说着她的亲身体验。
“4年培养期内,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课程学习、教师基本功培养、社会服务、教育见习实习、社团活动等情况都会纳入综合评价范畴。”江二师教务处副处长王玉玺说,依据《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任教师赴基层实践管理办法》的要求,自2016年起,学校开启了卓越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体系的探索历程。6年来,江二师招收乡村定向师范生的专业从5个增加到13个,基本涵盖了该校所有师范专业;招收学生数增长近3倍,已毕业的1044名毕业生几乎全部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教师。
“既有城市学校的实习经历,又有乡村学校的实践体验,学生的眼界才放得更开,更能主动思考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乡村。”江二师党委书记王仁雷表示,作为江苏省唯一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学校致力于培养乡村教育情怀浓厚、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卓越乡村教师,持续做特、做优、做强乡村教师教育。
三元共生,实施“双导师制”培养路径
“我很幸运,两位导师都是业界精英,一位训练我如何设计鲜活高效的课堂,一位教我怎么做好班级管理。”刚刚毕业的江二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左天懿告诉记者,两位导师优势互补,让她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她在自己曾就读过的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实现了自己儿时从教的梦想。
为了让师范生尽快实现专业理论和师范实务的“双成长”,学校将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贯穿定向生培养全程。“学校引进聘用了一批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特级教师,组建课程教学研究指导教授团队。”江二师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邬春芹说。
据了解,江二师筛选聘请了10余名普教名师,担任师范生校外导师,例如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金荷华是业内有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她悉心把自己从教生涯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未来的教师。
“金老师经常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出发,让我们思考‘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预设’‘不要担心学生会犯错,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金荷华的学生,曾获得江苏省级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学语文学科第一名的尹步桥说。
学校加强与中小学、幼儿园、高校、研究院合作,提高卓越教师培养质量。“四方都是师范生的指导者、培养者,一起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师教育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师范生培养工作。”邬春芹说,学校坚持“四方协同”,把“师德情怀、学识素养、实践智慧”卓越教师培养体系贯穿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
“在70年的办学历史中,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着力开展卓越教师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等项目,逐步形成了‘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研引领、实践取向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为教育战线输送了20余万名师资。”王建介绍,学校始终坚持实施师范优先战略,师范专业优先申报、优先建设,经费和资源优先向师范专业倾斜。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新时代好教师。”王建说。
《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28日第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