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对于县级政府而言,科学谋划教育事业发展既是法定责任,也是关涉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部署。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可靠、布局合理的公共教育服务离不开合理规划和科学决策。2022年我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代,学龄人口是区域教育规划的基础,随着一些地区出生人口的减少,县级政府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发展规划,重新布局学校点位、教师编制和办学条件标准等重要事宜,以应对人口变化对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
通过立法明确学校布局标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利益。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对于多数县域而言,一方面巩固基本均衡的压力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人口向县城集中的趋势仍在持续。未来一些地区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城镇化的继续推进,学校布点可能还会进一步向城镇集中。学校布点调整是重要民生,地方政府在决策时既要遵循程序有法可依,又要广为宣传让大家理解政策、知晓形势。最重要的是在学校布局调整时,还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为农村家庭实质性减负,如提供免费或低价接送学生的班车等,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的利益。
系统优化师资配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一些县域师资配备城乡不均衡问题较为严重,一方面城区学校囿于编制限制师资短缺,不得不招聘代课教师;另一方面乡村学校又因为规模萎缩,存在一定数量的多余教师,生师比相对较高。随着一些地区出生人口的减少,师资配备不均衡问题将更加突出。
优化师资配备首先要先解决存量问题,严格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进行师资配备,对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应按照较高标准进行配备,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在经费上也应按照较高标准拨付。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也应严格执行办学条件标准,不允许标准之外的占编教师沉淀在乡村,形成资源浪费。
另外,县城学校特别是小学阶段的代课教师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西部一些地区的县城,产业结构单调,财政能力普遍不强,经常出现有编不补的情况。未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会继续向城区转移,一方面要根据生源变动情况及时把农村超编教师补入城区,另一方面也应在财政能力允许情况下及时补充编制,缓解城区教师短缺问题。当然,在人口变动较大时期存在少量代课教师也是无奈之举。
及时引导预警幼儿园做好未来发展规划。对于人口净流出地区而言,未来应采用收缩型教育发展战略。新生人口减少最先影响的是学前教育,未来政府在学前教育的补贴投入压力会变小,一些民办园将会被淘汰。政府应对可能出现的幼儿园倒闭提前进行预警和引导,尽可能为投资者减少损失,鼓励他们转向养老托老等新领域。
鼓励初中开设技能类选修课程,高中进行综合化尝试职普融通。随着一些地区人口出生率下降,未来学生与家庭对教育将有更大选择权。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中学应未雨绸缪,在课程内容上早做准备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初中尽早为有技能需求的学生和对技能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提供职业定向指导和相应的课程服务,这样既有利于巩固普九成果,也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应大力发展综合高中,鼓励职普融通,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既能让职业类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课程,也能让普通中学的学生早日接触技能类课程。
总之,在人口向都市圈和城市集群持续转移的背景下,县域本身就存在被大城市虹吸的现象,叠加出生人口下降因素,未来县域教育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形势,县级政府应未雨绸缪,既要尽力避免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资源浪费,又要保障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稳定。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05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