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校要开展书画节活动,我收到了美术组提交的活动方案,一至六年级分别开展不同活动,一年级是《瓶子画》,二年级是《黏土画——我的朋友》,三年级是《彩线贴画》,四年级是《吹塑纸版画》,五年级是《神奇的肥皂粉》,六年级是《扇面画》。看完这个方案,我感觉略显单薄,对于学生来说似乎仅仅是参与了一次美术活动,而不是参与了一个书画节。
书画活动是一个个具体活动,一般是一次性做完就结束。书画节应该是系列活动,时间上有跨度,可以是一周或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最好涉及不同人群,如教师、家长、专家等;内容上要丰富,不仅仅要促进学生实践层面作画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在艺术素养和精神层面给予熏陶,同时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搭建更多平台展示学生作品;活动要与现实生活发生链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义;新课标提倡跨学科融合,在书画节中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参与,最终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感受、感知、实践、探索与收获……
听了我的看法,美术组备课组长高老师表示认同。我也意识到,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才导致设计方案时出现活动单一的现象。于是在现场,我又与高老师一起进行了基本的设计,说明书画节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比如可以组织师生同台展示书法,邀请教育专家给学生开讲座等。
通过与美术组教师交流,我们对书画节方案又进行了修改,围绕主题“春风和暖·康小之约”,构建了6个“一”:一起学——师生书法共学互比,书写春天的美;一起找——“五一”假期亲子活动,寻找春天的俏;一起绘——以级部为单位,描绘春天的丽;一起看——观看艺术纪录片,寻迹春天的影;一起听——听故事、艺术讲座,聆听春天的事;一起赞——寻找级部绘画小达人。
其实,这个书画节设计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运用项目化形式,设计一个真实情境:克拉玛依市文体局为了发展家乡旅游业,准备开发一条“春天家乡最美地方旅游路线”,邀请你成为设计师,参与这次设计,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开展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做教育,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育人,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从开展书画活动到书画节,本身就是对活动的一次升级和迭代,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还是会穿新鞋走老路。
此外,我们还要引导教师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在设计活动时要自问:第一,活动能让学生做什么?第二,活动能让学生收获什么?第三,学生能明白为什么开展此项活动吗?
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其实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对学校而言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验证,对教师而言是一次教育观、学生观的追问,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展示、锻炼的平台……让每一次活动具有意义,教育就会自然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
(作者系新疆克拉玛依市康城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31日第1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