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既有硕果带来的喜悦,也有风景给人的怡然,严淑丽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犹如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而且让我探寻到了语文之美。
《秋天的雨》文质兼美,明写秋雨,实话秋天。作者把秋天的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享对话,彰显生成美
课堂对话,享受美。课堂上,严淑丽老师创设了和谐、平等的对话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对话、乐于对话。教学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严淑丽老师告诉学生:“会读书的人能将文字读成一幅幅画,在美丽的秋雨中,你都看见了什么?”
学生纷纷表示:“我看见了小动物准备过冬。”“我看到像手掌一样的枫树叶。”“我看见了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香蕉。”
生本对话,熏陶美。课堂上,严淑丽老师摒弃教师的分析、讲解和问答,给足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朗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充分享受文字的美、秋雨的美。
师生对话,流淌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有了感受和体验。此时,严淑丽老师适时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倾听,并进行补充和纠正。教学第四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教师说:“想演一演课文内容吗?如果要演的话,只有把课文读熟了,才能演好。”学生对表演充满好奇,兴致倍增,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读完后,教师问:“谁愿意当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松柏、杨树和柳树的叶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响应,展现了一段和谐、轻松的师生对话,学生在不知不觉间理解了课文。
在检查学生预习时,严淑丽老师提醒学生“爽”字的笔顺容易出错,特意强调了它的写法:“爽”字要写好可不是容易的事,要先写横,再写四个小叉,最后写个“人”字托住它。
《秋天的雨》是一篇描景的文章,严淑丽老师借助文本特色,为学生“授之以渔”。比如,教师问:“同学们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橘子、柿子特别多?”学生立刻找到“你挤我碰”。教师小结:“是呀!这橘子、柿子就像一个个小朋友一样,你挤我碰,多诱人呀!这句话把果子当作人来写,叫作拟人句。”无形中教师又渗透了拟人化的写法。
读为本,感悟语言美
课堂上,深入细读,师生合作,带着动作读,感受秋天的美;个别读,读出不同的个性;整体齐读,将秋天的美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比如,“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教师用柔美深情的语调范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学生马上明白像这样的句子该怎样读了。
课堂上,严淑丽老师摒弃单一的朗读形式,通过自由读、默读、齐读、带着动作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感悟到秋天的外在美和实质美。
重积累,体现创作美
严淑丽老师在开放语文课堂的同时,时刻不忘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比如,严老师说:“秋雨给我们带来的颜色可真多、真美呀!此时,你能用哪个词来概括?”学生纷纷说道:“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严老师不忘补充:“万紫千红、五彩斑斓。”学生不仅轻松理解了“五彩缤纷”一词,还积累了很多表示颜色多的四字词。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更应该从例文中领悟写作方法,以读悟写。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了秋雨的五彩缤纷以后,严老师让学生进行仿写,用“秋天的雨把 给了 , 。”这样的句式,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这样做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学会了运用语言,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写作练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才能激励我们在语文的海洋里积极探索,这样我们的目标才会更明确,思路才会更清晰。在领略了严淑丽老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她优美的课堂教学之后,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营造高效的阅读对话场,优化文章重点段的教学?
挖掘语文课堂本色,演绎语文课堂激情,彰显语文课堂风采,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新余市明志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0日第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