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项目化学习的路向与经验

发布时间:2023-10-10 作者:陈 婕 来源:中国教师报

3年前,成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之前,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主要面临教学理念亟待更新、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等困境。如何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我们开始了项目化学习探索。经过广泛调研我们发现,“参与不均衡”“参与度低、缺乏交互深度”“效率低下、耗费时间”“缺少合适的工具”这些问题是阻碍项目化学习的主要因素。

项目化学习可以更好地让学习真实发生、深度发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3年来,芙蓉区由点到面,借助专家的力量共研共建,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整体推进项目化学习的“融合、结构、协作、支架”四条路径。

融合:系统性编制项目化学习主题

项目化学习需要在主题统领下实施,不然就像一盘散沙,难以达成预期效果。编制项目化学习主题可以横向(学校层面)组织实施,或纵向选择优势学科试点探索。其主要原则有三个:一是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二是紧扣核心素养目标践行素质教育,三是深入挖掘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例如芙蓉区火星小学秉持“知行合一,情智共生”办学理念,以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为基础,融合劳动教育和美育,开展《火星上的百变萝卜盛宴》项目化学习,学生从核心驱动性问题出发,经过探索实践——种植、观察、写作、创造,形成产品……此外,还鼓励与学校其他重点工作相融合,如与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创建、“智慧课堂”建设、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活动融合实施。又如芙蓉区大同第三小学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设置主题,如“历险小说是如何深深吸引我们的”“多肉植物展示会”“如何确定我校的正午时间”“母亲节快乐”“纸的前世今生”等,从项目名称、项目目标、驱动性问题、任务产品、项目实施、评价方案等方面开展项目化学习。

结构:创新性设计项目化学习内容

项目化学习内容的选取需要围绕某一核心问题来展开。核心问题的提出可以通过梳理学校已有品牌活动,参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针对已经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主题式学习等教学加以提炼。然后,遵循问题导向、综合学习、注重实践等原则,结构化设计项目化学习内容。比如芙蓉区实验小学以“我想学做湘菜”为核心问题,开设“探经典湘菜 学烹饪技能”项目化学习,分“历史上的湘菜”“认识最新湘菜菜谱”“湘菜烹饪技法”“烹饪造型的方法和步骤”“为父母做一道湘菜”“学生食堂湘菜菜谱我制订”等主题,整合劳动、思政、信息、语文等学科内容,设定“掌握至少一种烹饪技法,学会制作一道经典湘菜”为项目最终产品,项目展示活动为“班级厨艺小达人”比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迭代更新。

协作:建设项目化学习组织

基于“项目化学习从关注个人走向关注集体”的核心理念组建学习小组,实施组长负责制,形成较为固定的学习共同体,着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共同体在组织项目化学习时主要关注点包括:不仅支持交流共享,更要注重协作支持;不仅支持知识建构,更要关注团队的整体协调;不仅要求共享、协作,更要提供共享、协作的指导。比如育才学校每年在3—6月开设《艾文化之旅》课程,让学生了解学习共同体协作能力的培养方法。通过春分时节的“播种艾蒿、扦插艾苗”活动,让学生了解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探讨播种经验,合作完成扦插任务;通过清明时节的“制作青团、环保酵素”活动,让学生知晓习俗与节气的关系,树立“责任意识”,共享发展成果;通过芒种时节的“挂端午艾蒿、洗艾浴”活动,让学生熟悉节气养生知识;通过小满时节的“制作艾虎、艾蒿染料”活动,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寻求师长的指导、协作,分享学习成果。

支架:数字化搭建项目化学习工具

项目化学习需要引入新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应用新技术可以探索有意义的真实任务,运用新工具可以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成果,还可以借助新技术创新学习方式。比如通过互联网检索新闻、科学杂志,获取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开设项目化学习课程,开发新的评价模型等。又如芙蓉区大同古汉城小学开展“馆校美育大课堂”项目化学习活动,采用“协同教学”“浸润式实物探索”“自主探究式学习”课程实施模式,进入线上资源库和博物馆3D展厅进行展品赏析、资源获取、互动交流等,使学校美育有教材、线上教学有资源,让美育成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可以开展的项目化学习。学校还研制了美术核心素养发展开放式单元评价工具,从“我感知、我知晓、我疑惑、我理解、我实践、我表达、我自评、我收获”八个维度进行学生自评。

打破学科壁垒,形成项目化学习的主导策略

现有分科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如何打破学科壁垒,真正实现课程育人?芙蓉区育英第二小学的做法值得推介。学校引导教师进行国家课程二次开发,开发“全人之雅”课程,选取跨学科素材,鼓励开展项目化学习,设计不同学科视角下的问题和具体的任务,联合备课与实践,形成了“牵”“跨”“融”的实施策略。具体如下:

牵,即从学科牵出——单一学科的“牵”以拓展为主,如语文的晨诵课程与整本书阅读,即在统编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补充经典的儿童诗和儿童书籍,在阅读中实现学科学习的拓展延伸;学科间的“牵”是把学科知识点与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勾连、重组、补充、替换,经由内容的调适,实现学科间的互联。如《渔歌子》,从语文课的文本理解牵出,走进音乐与美术的表现,实现多学科联动。

跨,即跨学科学习——以“英雄”项目化实践为例,学生从《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开始,将阅读活动与美术、音乐、体育等多学科学习相联结,在跨学科学习中思考并解答“今天,我们如何学习英雄”这个驱动问题。学生的学习成果涵盖读后感、美术招贴画、“英雄”韵律操,最后以“英雄”课本剧的方式呈现,不仅达到了对相关概念和核心知识的理解,还获得了综合能力的提升。

融,即多学科融合——之前欣赏到的“古风雅韵”民乐会,是基于语文晨诵、民乐、合唱和舞蹈等艺术拓展,以“尚雅”民乐团为核心,联合“尚雅”合唱团、舞蹈队,把精选的17首经典古诗词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进行的融合创新。

树立三种意识,建构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模型

芙蓉区倡导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成果意识,建构了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模型,具体分三步:第一步,在调查与实践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即提出问题。第二步,运用各学科所掌握的方法与技能解决问题,自主建构出典型经验,并吸取相应的教训。第三步,鼓励学生将习得的经验与教训用来解决新问题,推动新认知,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实现创新与发展。我们通过“提出问题、问题解决、解决新问题”等紧握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从而发挥项目化学习培育创新人才的最大效能。

精准凝练典型经验

第一,形成创新培育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的“三自”学习方式,即“自主质疑—自主建构—自我反思”,突出了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对如何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倡导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增强了指导性。第二,开发出一套高质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开发适用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以此作为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占比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内容。第三,建构“教学评一致性”新模型。经过提炼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逆向评价方式,即从产品、成果出发,思考产品、成果所体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建构“教学评一致性”新模型,开展过程性评价、展示性评价、项目结果测评等不同阶段的评价。

未来已来,伴随着任务驱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概念进入一线教师的视野,唯有立足五育融合、基于校情学情,真正实现“教师教得少了,学生学得多了,学生更主动”的愿景,才是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才能更好地提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区域推进‘两融五化’主题式学习课堂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22BJC038)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11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