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悦读·话题

细数过往,幸好有书为伴

发布时间:2023-10-10 作者:张 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一语道破读书的最高境界。细数过往,幸好有书为伴,让我由迷茫变得豁然,由莽撞变得踏实。

最初的阅读是从邻居曹叔叔那里开始的,我和小伙伴偶然发现曹叔叔家里有一大箱连环画,有《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我们很欣喜,每人都如愿抱上好几本书,或坐在椅子上,或趴在床上,或席地而坐,用最舒服的姿势读起来。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常常凑在一起读书,读到忘情时还模仿书中人物的样子表演一番。虽然对书的内容一知半解,但那份酣畅淋漓的感觉却至今难忘。

那次经历勾起了我们的读书瘾,我们卖蝉壳、卖槐米、卖废品,想尽各种办法凑钱买书,买了书就聚在一起读。不知不觉中,书香就这样浸润着我们,留下了第一缕馨香。

长大之后,学习越来越紧张,我的数理化成绩一直不好,老师着急,爸爸便严令禁止我读“闲书”。于是,我借来同学的书,晚上趴在被窝里偷着读,借助手电筒我读完了《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金庸作品集》。老师似乎看出了“破绽”,商量好了“对付”我:只要数理化成绩考到85分以上,假期便可以随意借阅他们的藏书。这一招果然有效,为了读到老师的藏书,我开始恶补数理化,最终得到了畅游老师书屋的机会,尽情享受读书的快乐。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大量背诵古诗词,徜徉于唐诗的韵律与意蕴,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之中,置身于唐风宋雨里,感受离别的愁绪、慈母的情深、友情的珍贵。与此同时,我爱上了抄书,仅《红楼梦》诗词我抄了厚厚两大本。成长的青葱岁月,因为书而变得有滋有味。

后来我踏上三尺讲台,这一站便是20多年。我从一个满腔热情的青年逐渐成长为沉稳安静的中年模样,在不断犯错、反思中一次次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这个时期,我开始研读专业书籍,《给教师的建议》《教海漫记》《我们班的阅读日志》《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借助这些书籍,我学会了观察学生,逐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一起读,于是《夏洛的网》《少年周恩来》《十万个为什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便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2017年,我接触到“新教育实验”,《致教师》《我的教育理想》《教育如此美丽》……我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有了专业书籍的指引,我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善于思考,开始静下心来细细研究一个个专业课题。这一阶段的专业阅读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阅读促成我的专业成长,作为阅读的践行者、受益者,我有责任将阅读的好习惯传递给学生,让阅读影响、引领孩子成长。我与同事着力打造书香校园,从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利用晨诵、午读、暮省三种方式带领学生阅读;我们一起充实书香校园文化,让学校每个角落都有读书的身影;我们组织读书沙龙,让师生都有交流读书感受的机会;我们创办班刊、校刊,让每一个爱读书的孩子都有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们自编阅读读本,让经典在用心编撰中得以传承……读书慢慢成为师生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作家三毛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时光流过,我不再年轻的容颜里留下了书香的痕迹,沉静而富有诗意,豁然且积极向上。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成阳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11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