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与秦巴山脉交汇地带,在校学生近25万人,是重庆市人口大区、教育大区。近年来,开州区将校园安全置于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构建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综合防护工作格局,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2012年,重庆市检察院取“莎草”治病救人的含义,以大渡口区检察院检察官王莎的昵称为名,在全市45个检察院统一设立“莎姐”青少年维权岗。11年来,重庆市面向社会招募1531名“莎姐”志愿者,建立51个观护基地,聘请100余名心理咨询师共同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形成一体化保护、精准帮教、综合救助、犯罪预防“四位一体”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
2023年5月,重庆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从依法打击、环境整治、分类关护、自我保护、宣传发动五个方面“五箭齐发”,首次将校园安全联防联控工作提升到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高度,为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联防联控奠定了基础。开州区随即开展行动,召开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联席会议,组建“综合协调、依法打击、环境整治、分类关护、自我保护、宣传引导”六个工作组,分别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协同推进相关工作。自“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专项组分关把守,部门镇街上下联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坚持以打开路,依法打击有力度。区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成立涉未成年人案件专案组,紧盯未成年人犯罪、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两类案件”,加大工作力度,快侦快破现案,全力侦破积案。同时,会同区检察院、区法院对“两类案件”进行复盘,剖析发案原因、查找问题根源、检视薄弱环节,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整治,铲除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滋生土壤。
坚持以防为主,环境整治有强度。环境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区民政局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的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和各镇乡街道扎实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网络环境、文化产品、旅店行业、文化娱乐场所等行业领域为重点的排查整治。截至今年11月底,共出动检查1100余人次,排查隐患301处,累计完成整治297处,有力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坚持分类施策,关爱保护有温度。家庭失管、休学辍学、心理异常、不良行为是引发未成年人溺水、交通、轻生等非正常死亡和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为此,区教委推出“重点学生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建立重点学生“校级关爱”“区级帮扶”两张清单,实现分级分类施策:情况较轻微的重点学生,由各学校组建1名党员教师+1名非党员教师+N名专业人员的“1+1+N”帮扶队伍,制订“一人一策”帮扶方案,精准落实关爱举措;情况较严重的重点学生,整合属地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资源,组建区级“一人一策”工作专班,实现多方联动、靶向帮扶。
坚持高位推动,自护教育有深度。作为牵头部门,区教委把“莎姐守未”专项行动纳入教育安全“一把手”工程,组建工作专班,会同区公安局、区法院等部门,聚焦道德、法治、安全、心理健康、网络素养五类教育,组织开展系列宣教活动,如开展2000余名学生安全委员参与的“开开宝贝话安全”系列微宣讲活动,实现了“学生讲安全带动一个家庭、学校抓安全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同时,区教委联动区关工委、区科协等部门,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六大核心素养,计划用3年时间,按学段、分序列专业定制120节进阶式“小、精、实”微课程,构建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和辨识度的特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微杜渐能力。
坚持舆论先行,宣传引导有广度。区委宣传部会同区教委、区关工委等部门,以微宣讲、主题班会课等形式,广泛开展以“奋进新征程,同心向未来”为主题的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法治宣传等线下活动39场,通过开州之窗网站、开州发布公众号等发布专题短视频,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等知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分别系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总督学、区教委安全信访稳定科副科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13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