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支持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联合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5年来奖励乡村教师1500余名,为展示乡村教师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本报特开设“在乡村教书育人”专栏。
————————————————
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前后在两所乡村学校任教。最初,我被分配到黄家沟教学点工作一年,担任六年级包班教师。六年级听起来是一个年级,但只有一个班8个学生。我既是班主任,也是学校的第一位美术教师。这一年,我用绘画帮助孩子打开视野,原本自卑的孩子渐渐变得自信。孩子的改变坚定了我做好美术教育的心,此后无论到哪里,我都告诉自己要让美引领孩子成长。
古朴的连排窑洞,淡远的蓝天白云,苍劲的枯藤老树,斑驳的拱桥长亭。乡村的硬件条件或许不足但不缺风景,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所以我把孩子带到学校围墙边的大树下画画。他们很喜欢画画,每次都提前把手洗得干干净净。不过,他们不擅长画画,房子用小方块代替,树冠用小圆圈表示,排队走路的人画成了糖葫芦串。但我知道这些简单的勾画就是孩子想表达的世界,只是还不够清晰、不够流畅、不够严谨。
其实,与其说让孩子画画,不如说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段时间,总有孩子在楼道墙上乱涂乱画,学校反复强调但效果不理想。乱涂乱画说明孩子有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其禁止不如正确引导。于是,我将美术教室的墙面改造成涂鸦墙,请孩子用蜡笔画上想画的一切事物、景色。孩子们很兴奋,一幅幅地画,教室变美了,学校再也没发生过乱涂乱画的情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带着孩子用叶子、鹅卵石、玉米棒、鸡蛋壳、废报纸作画和做手工。孩子们说,树叶不是树叶,是刚刚画好的工笔画;洗石头时,感觉洗的不是石头,是刚刚出土的工艺品……我希望每一个孩子知道,资源就在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就能勾勒出灵动的作品。
我的学生没走出过大山,也没见过大海。为此,我设计了一次特殊的绘画主题“海洋世界”。我借用想象力引领孩子去构思、探寻,我们用各种材料在教室后做了一个海豚。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纷纷说:“老师,等我们长大了咱们去看大海吧!”我很高兴,这是属于我们的约定。
这些年,我们不仅教孩子绘画、做手工,还引领他们美化生活环境。比如,我们把金色的小树苗、飞鸟画在墙上,描绘心中的生态文明;我们对堆放工具杂物的楼梯间进行改造,杂乱的角落变成了小小书吧,孩子们在这里专心阅读。老师们笑着说,这里原来有加工厂的喧嚣,现在有图书馆的宁静。
这些年,我先后带着孩子们开展户外写生、石膏彩绘、版画刻印、手工制作、美化校园等课程活动,一幅幅图画在师生一笔一笔的描摹下变得五彩斑斓,一个个模型在师生赋色后栩栩如生,一处处角落在师生共同改进中焕然一新。在我现在担任校长的百家坂小学,我们努力打造一所彩色的学校,一面面光秃秃的墙壁有了色彩,孩子们的生活也有了光彩。
这些年,我先后获得很多荣誉,我的孩子也变得多才多艺、乐观向上。红橙黄绿蓝靛紫,我们共同描绘色彩的绚丽;德智体美劳,我们共同展现人生的奋进。
(作者系山西省临县刘家会镇白家坂寄宿制小学校教师,入选2022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07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