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2024,技工教育何为

发布时间:2024-02-05 作者:孙科顺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正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的“绊脚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就将达到近3000万人。据人社部统计,2022年我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在此基础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也要达到30%以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2024年,技工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价值和作用将更加凸显。技工教育将成为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形成人力资本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良性循环的重要抓手。

为此,技工学校要持之以恒推进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立足现代产业体系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设置,着重发展与区域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加快“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坚持开放办学,主动服务各类市场主体,逐步将教育、就业制度与企业的生产、用人制度有机结合,让在校学习过程对接企业工作过程,重构校企合作新形态,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构建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校企命运共同体”。要大力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突出“工作本位、岗位需求”改革核心,建立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机制,实施“专业+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组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班”“冠名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多师融合、多技集成,做到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推进设立企业培训工作站,广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青年素质提升、退役军人培训、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项目,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

发展技工教育,培育技能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技工学校的重要使命。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找准主攻方向和有效路径,主动站在科技发展前沿,期待在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把握机遇,赢得主动,走好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系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07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