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小学已进入寒假模式,而在刚刚结束的期末学业测评中,如何落实好纸笔测评,学校测评能否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和理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通过调整期末测评方式,全市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测评卷均由市教育研修院统一研制,尝试破解区域小学“内卷”现象。由市教育研修院统一提供测评卷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为了解决以往各学校期末纸笔测评命题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过去,义乌市除小学毕业学业测试外,其余学段的期末纸笔测评均由学校组织,客观上导致了区域、学校测评卷质量不一、标准不一。义乌全市有小学99所,体量大、类别多,在“双减”、新课标及评价改革的新要求下,各校的试题命制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尤其是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及“民转公”学校,学科教师、骨干教师少,命制一份高质量的纸笔测评卷难度比较大。如义乌市东塘小学是一所偏远山区学校,英语、科学学科只有一名专任教师,由市教育研修院统一提供测评卷后,既提高了测评卷质量,又减轻了学校压力。
其次,为了引导全市学校和教师施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如何落实好新课标、新教材的育人理念,这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此次由市教育研修院提供统一测评卷,就是想从终端评价上在区域层面做一次尝试性引导。教研员对试题难易程度的定位是以课程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准绳,体现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作业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同时,教研员秉持“素养立意”,检测中注重生活情境导入,关注学科主干知识的全面考查和融会贯通,尤其重视考查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评价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上好每一节课,重视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关注方法和能力的习得,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以学业测评的改变促使课堂教学从“知识立意”走向“素养立意”,让教师多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思维生长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知识迁移,进而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从无止境的刷题中解放出来。
最后,为了尝试寻找破解小学“内卷”之法,让区域教育生态不断优化。客观而言,无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还是浙江省教育生态监测,义乌市小学学业成绩都很理想,但过程性质量和结构性质量还有许多不足,学生的睡眠指数、负担指数偏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感与幸福感不强。针对此种状况,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本次只负责提供测评试题,不进行校际排名,并要求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成绩及排名,发挥好测评对教与学的诊断、反馈作用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提供的纸笔测评卷除“素养立意”外,关键在于指向学习目标要求,合理控制难度,不拔高,不出偏题怪题。测评卷命制好后先送到外地学校试做,根据试做结果再进行调整优化。实践证明,本次测评绝大多数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取得的成绩总体上与学科学业发展水平相匹配,学生在测评中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
不仅如此,义乌市教育研修院还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下沉调研,做好提升、优化工作。自学期末测评日起,小学部全体教研员分区域下到学校,听取校长、教师、学生对本次纸笔测评的意见和建议。小学教研部将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测评结果进行再分析,在提升优化中进一步推进。二是组织全市各教育联盟开展对此次测评试题的命题述评,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进一步领会意图,找准教与学的改进方向,将相关举措进一步落实到过程性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中。
(作者系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07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