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临西大地“玉兰”香

发布时间:2024-03-12 作者:王继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县教育局顺势而为,由县教育局德育中心牵头,联合思政名师工作室,把各学校整合为“德育联盟共同体”,打造了“生活化+活动化+可操作”的德育模式,实现资源、信息与经验的共享。

————————————————

“1955年,全国劳动模范吕玉兰带领40多位姑娘和年青媳妇组成‘妇女造林队’,打响了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之战。她和姐妹们像愚公移山一样植树不止,到1959年植树11万棵……”小小红色讲解员在玉兰纪念馆给游客讲述“铁姑娘”吕玉兰的故事。

这是河北省临西县中小学积极推进红色教育的一个缩影。2023年,临西县提出“人格打底、学力护航、素养为上”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玉兰精神”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用榜样引领全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少儿民族管弦乐团拓宽育人途径。玉兰学校所在地是吕玉兰的故乡,2023年县教育局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在玉兰学校成立了以“传承民族乐韵,弘扬民族精粹”为宗旨的玉兰少儿民族管弦乐团,由吹管乐组、拉弦乐组、弹拨乐组和打击乐组组成。临西县以玉兰少儿民族管弦乐团为依托,开展“开出一支玉兰花”大思政工程,采取“唱红歌 学玉兰”“剧场里的思政课”“音乐中的思政课”等方式讲述玉兰故事,弘扬文化自信。

为确保乐团真正助力孩子成长,县教育局选派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的教师担任团长,借助中央民族乐团退休艺术家、邢台学院临西籍音乐教师和临西民间老艺术家组成专业教师队伍,加强乐团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将乐团培训课程化,固定学习时间,每周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全力打造弘扬玉兰精神的样板。

“德育联盟共同体”引领师生综合素养提升。县教育局顺势而为,由县教育局德育中心牵头,联合思政名师工作室,把各学校整合为“德育联盟共同体”,打造了“生活化+活动化+可操作”的德育模式,实现资源、信息与经验的共享。

各学校根据实际把弘扬玉兰精神与学校德育结合起来,从个人、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进行活动设计。学生个人自读《学玉兰 做主人》读本,结合低中高学段标准和要求,把玉兰精神内化为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班级通过共读《吕玉兰的故事》、同唱《开出一支玉兰花》等活动,把玉兰精神故事化和形象化;学校每学期通过组织学生到玉兰纪念馆、玉兰纪念林等地研学,把玉兰精神深刻化、立体化。同时,县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结合各村、居委会开展“玉兰式学习型好家庭”评选活动,形成“研学+活动+实践”层层渗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好底色。

“党建+”工程促进教育内涵提升。临西县围绕“党建引领,思政先行”理念,依托“红色引擎”工程,在党建、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开展玉兰精神进校园活动。

一是开展党建示范校创建活动。各学校紧密结合办学特点、校园文化资源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打造了一批党建示范品牌,带动全县学校党建水平的提升。如第一幼儿园充分发挥家园协同育人作用,创建“党建+家园共育”品牌;第三中学让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学雷锋,进社区,清洁家园”义务劳动,创建“党建+志愿”品牌;玉兰小学借助地理优势打造全县特色劳动教育,创建“党建+劳动教育”品牌等。

二是深化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在教师层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争创“玉兰式好老师”活动;在学生层面,利用班队会、少先队活动课、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开展“争做玉兰式好少年”等活动,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同时,各学校开展“本土+”研学,利用吕玉兰纪念馆、四·二九烈士陵墓、光明九道菇基地等资源,大力开展知家乡爱家乡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家乡的名人,打造行走的名人课堂,将研学打造成常学常新的生动课程。

校本课程打造有知名度的德育品牌。临西县以“人格打底、学力护航、素养为上”为总目标,利用本地德育资源——吕玉兰,打造有温度的德育校本课程;以吕玉兰故事为主题,引领学生以吕玉兰为标杆,把“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底色。县教育局在各学校推广临西本土学生读本《学玉兰 做主人》,通过开展“相约主人日”“一月一事”“争做玉兰式好少年”等活动,把玉兰精神与学生活动、课程建设相结合,让玉兰精神流淌在学生的血液中。

(作者系河北省临西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13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