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课程之后,在高校统一安排下参与的一学期左右的教育实践是师范生重要的经历之一。近年来,有关实习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逐年增多,但通过技术手段筛选并聚焦实习反思内容分析的研究屈指可数。笔者在指导300余名地方公费师范生实习过程中,积累了200余万字的实习网络周报,其内容主要包括本周做了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和下一步计划。这里尝试将这种网络周报记录看作教学反思,并将实习周报汇总而成的文本库称作实习教师教学反思数据库。
本文结合相关实践,探讨挖掘利用实习教师教学反思大数据价值,以实现教师教育过程优化。
教学反思可用于师范生自我成长。师范生教育实习是一门有计划、有丰富内容,旨在整合师范生学习经验的综合性实践课程。高校实习带队教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双导师”渠道尝试对每一名实习生的问题进行回应,并反馈给实习学校。实习教师从中小学结束实习返回高校后,教师教育者可以挖掘相关问题引导师范生明确下一步学习方向。如有师范生提到:“通过实习,我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我在实习期间的无奈和生气都是源于学生的表现让我无法满意(期望太高)以及我没有耐心。实习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了解,在仅剩的大四生活中我会补上之前缺失的知识,不断充实自我,在言行上有所提升。”实习教师在记录中反映的这些问题,经实习教师本人和高校实习带队教师总结梳理,无疑可以给实习教师学习带来裨益。
教学反思可作为师范生教育见习、研习素材。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目前在师范生教育见习过程中,由于单个地方师范高校师范生人数较多以及周边中小学的接待量有限等问题,很难让每名师范生都深入参与。这些实习记录材料可以作为教育见习、研习的素材。
依托实习教师教学反思文本,师范高校教师可以要求在校师范生分析某一实习生的成长历程,也可以就特定问题对比不同实习学校实习教师的相关做法。在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研习中,有关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模式、评价等内容也可以融入相关实习教师反思实例来帮助师范生理解。
教学反思能丰富师范高校教学技能训练案例库。实习教师教学反思除了应用于师范生教育见习、研习和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也可以被开发为师范高校的教学技能训练案例库资源。师范院校进行的教育理论教学一般是以纯命题、纯逻辑的方式呈现。而经由分析高年级师范生实习周报中的相关内容记录与反思,师范生所能学习到的教学技能就是具体化、情境化和本土化的,即可以称为校本化教师实践性知识。
我们以微格教学中的“导入”技能为例,通过检索实习教师周报中的“导入”,发现有不少实习教师在周报中提到“导入是热身”“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不能随意,要能吸引学生进入课程”等,这些记录是实习教师对于导入功能的认识。关于导入的方法,则有实习教师在实习周报中提到“复习导入、视频导入、歌曲导入、谈话导入、设疑导入”等。与此同时,也有实习教师在网络周报中提到导入的要求,譬如“导入要承前启后、开门见山、发起悬念”等。关于导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记录中,很多实习教师记录的大多是自己作为新教师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师范教育往往是最有价值的。比如“用视频导入,没有告诉学生,观看视频哪个部分”“课堂导入和师生互动确实很吸引学生兴趣,但副作用是班里的纪律几乎维持不住,学生的心一旦放出去很难收回来”。通过上述教学反思的梳理,高校教师可以带领师范生经历“归纳性教学理论”的生成过程,明晰导入的功能、方法、要求与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学反思对于实习学校和区域教育具有改进参考价值。本文研究的实习生群体主要是定向就业的公费师范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被派往户籍所在地实习。如此,这些大学生走出家乡接受高等教育后,对区域教育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对教育微观或宏观问题的批判性见解,可以提供给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决策参考使用。在本研究所关注的实习周报中,有师范生记录:“我想要回报家乡,要回到我的母校——Y小学实习。不同于市区,我所在的县镇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优质生源也渐渐流失。我已经脱离母校10年了,迫切地想知道母校的变化。我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学校现状和之前的变化进行对比,可以将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市区小学的情况进行对比,找到学校的不足之处。”实习教师的记录表达了一种利用所学改变教育实践的愿望,对于实习中小学和实习基地所在的整个区域具有可挖掘的价值。如此,也给高校和中小学(包括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成为“实践共同体”的媒介。
与此同时,实习教师经由自我反思或观察身边其他教师而形成的案例完全可以作为该区域新教师培训的素材。经过这个过程,亦能调动和增加区域教育管理部门支持师范生实习的积极性,让有关参与方受益,形成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建好、用好实习教师教学反思数据库,对于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改进区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师范院校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推进实习教师教学反思数据库建设,最终服务地方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作者分别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4年04月17日第1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