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乡村教书育人

越是艰难,越向前

发布时间:2024-06-18 作者:王志颖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支持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联合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5年来奖励乡村教师1500余名,为展示乡村教师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本报特开设“在乡村教书育人”专栏。

    ————————————————

11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参加了吉林省特岗教师考试,以专业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回到母校红旗岭中学任教,成为了一名特岗教师。11年教育路,压力与挑战并存,但热爱可抵万难。

报到的第一天,学校就安排我担任七年级(6)班的班主任兼英语教师。这是一个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学生厌学、逃课、打架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但我知道“成长的时候到了”。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自幼母亲逝世,父亲智力障碍,生活贫困不堪。特殊的家庭、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性格内向,平时独来独往,少言寡语,与同龄的孩子格格不入。观察到他的这种与众不同,我努力尝试接近他。

那是我至今难忘的一天,面对突降的倾盆大雨,所有人都往教室里跑,只有他在大雨中呆立着。我急忙跑进雨中拉起他,出乎意料竟然没有拉动他,再用力他却努力地挣脱……我诧异地看着他,想从他的脸上找到答案,他却面无表情。我只好陪着他,任雨水肆意地倾泻在我们的头上、脸上、身上。我和他一起打着寒战,并尽力用自己的身体为他抵御暴雨和寒冷。又一道闪电从我们身边划过,他“哇”的一声扑进我的怀里放声痛哭。抚摸着他的小脑瓜,我的泪水和着雨水一起滴落,我一下子理解了这孩子的孤独、无助和内心深处的痛楚。于是,我以我的年龄优势去接近他、了解他,课上我精心设计问题去提问他;课下我主动找他说话,利用班会和各种班级活动帮助他建立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周末休息时请他到家里做客;叮嘱各位科任老师,课堂提问适当照顾他的心理和学习梯度;在班级成立帮扶小组,帮助他融入集体……慢慢地,他变了,关闭的心灵之窗慢慢敞开了,愁苦的脸上开始溢满了笑容,每次考试他都以优异的成绩名列榜首,还用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影响着周围的同学,为此我们班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

像他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面对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去开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天我带领孩子学习《弟子规》……渐渐地,班级形成了“尊师重道、乐学善学”的良好学风。

面对问题时,家访成为我解决疑难的“金钥匙”。当听到曾经劝返的学生考取第一名时,我是骄傲的;当孩子与家长发生矛盾最后相拥谅解时,我是欣慰的;当听到特殊孩子生活困难通过帮扶完成学业时,我是开心的;当班级一半的孩子考入重点高中时,我的所有付出是值得的。

每每孩子出现问题,我的脑海总是浮现这样一句话: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就这样,在一场一场“恋爱”中,我把每个孩子放在心里,挖掘优点,改变缺点,耐心细心感受着他们的成长。我很感谢孩子们,是他们陪我走过美好青春,让我的生命变得丰富而有意义,也激励着我:越是艰难,越向前。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020年我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寻找100位青年张桂梅“美丽青年乡村教师”、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市五星级教师等70余项荣誉。最让我开心的是,因为这些荣誉,我为学校赢得了价值逾万元的“联想集团智慧教育大屏一台”,学校500余名师生都可以享受更多的教育数字资源。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伴随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成长了我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在乡村,我正和孩子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吉林省磐石市红旗岭中学校教师,入选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19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