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书与远方

发布时间:2024-08-21 作者:叶良水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读书,是远行的入场券。你无法到达的地方,阅读可以;你无法见到的景色,文字可以;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可以。

小时候,每月最盼望的日子就是父母给零花钱的日子,也不知从哪月的哪天开始,零花钱变成了小人书,《齐天大圣》《神笔马良》《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一个个童话故事、一本本经典名著,在小人书的精彩世界里我渐渐迷恋上了阅读。

渐渐地,小人书变成了大部头,那些文字或温暖或犀利,激励着我勇往直前。读书就像人吃饭一样,看似没什么变化却无时无刻不在滋养身体、净化灵魂。

走上教育局长岗位后,读书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我开始在全县范围影响并引领教师、学生阅读,进而推动全民关注阅读。

阅读,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外系统行政单位工作二十余载后,又重新回到教育岗位,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挑战。记得上任的第一天,在表态中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从成为一名合格的局长成长为一名懂教育的局长。而唯有不断多读书、常读书,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一个人想要精进,就需要书本的沉淀和文化的加持,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重构教育生态》《教育的魅力》《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手捧着一本本有着颗粒感的书籍,在书中与优秀学者对话,让我第一时间能了解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增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读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在阅读中,我时常被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感动,一幅幅朴实教育的画面、一个个深耕育人的教育者……让我如同一块海绵无止境地吮吸着书中的精华与真谛,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做教育就要做真实的教育,让学校有发展、教师有成就、学生有成长、人民有获得。

读书让我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记录读书的思考、总结读书的收获、内化读书的感受、体会书中的意义,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该如何做人、怎样做事。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支撑。

阅读,成就更优秀的教师

没有阅读的学校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共读的学校就缺失了思想交融与共同成长的契机。唯有长期的共读共写,方能培养出具有教育理想的优秀教师,让忙碌的心灵有空间交融,让教育的思想有地方承载。

作为教育局长,我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教师的影响,只有局长喜欢读书才能带领校长、教师一起读书,进而才能影响家长、学生一起读书。虽然平日公务繁忙,但我始终坚持每天看书,每周读一本书从不间断,同时将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悟与同事、教师、朋友分享,让他们感受浓浓的墨香和书香,学会从阅读中抵达悦己的彼岸。

人的生命长河中总会有一两首歌带给你安慰,也总会有一两本书点亮你的心灯。为了推动教师读书活动,我积极搭建各种交流平台。比如,下拨图书馆建设专项经费打造学校阅读书吧、阅读驿站,寻找“阅读合伙人”,由校(园)长作为发起人,年段、家庭为单位共享共读一本书,并定期举办教师(家长)读书分享会、读书沙龙等活动,出版优秀读书感悟汇编集,评选书香学校、书香教师、书香班级,让教师、家长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教育经验。

阅读可抵岁月漫长,文字的力量让生命变得更加厚重而有价值。在引领教师读书的过程中,我鼓励他们结合工作实际,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到现代的电子阅读、听书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他们将读书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慢慢地,教师群体越来越优秀,在南平市各种赛事中披荆斩棘、崭露头角。

阅读,培育更出彩的孩子

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而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刚当教师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培养优秀的孩子,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乘着邵武市打造全民阅读之城的东风,我们大力打造书香校园、墨香校园“两香校园”建设,如市实验小学校园内一个个精美的读书角,又如昭阳小学的“德之韵”书吧、“德之润”图书馆以及充满魔力的梦幻朗读亭等,时常能看到学生捧着书认真阅读、朗读的身影,真正让校园处处有书、时时可读、人人想读,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他们的“书虫劲”,学会好读书、读好书,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如邵武市每所幼儿园的绘本馆里教师定时带领孩子开展阅读,通泰小学的国学诗词诵读社团、图书跳蚤市场等,我们一直在为学生爱上阅读、感受读书之乐而努力前行。同时,让阅读的阵地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积极鼓励家长陪孩子走进邵武城市书吧、社区图书馆等,并组织评选书香家庭、书香家长,让放下手机品人文著作、远离电视剧读睡前故事成为邵武市最美的家庭风景。

(作者系福建省邵武市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8月21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