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专家视点

《爱的教育》阅读六法

发布时间:2024-08-21 作者:朱延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爱的教育》是一部值得再三阅读、常读常新的教育经典。读这样的书需要有方法,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6种方法。

群圈晒读,读出亮度。共读活动开始前,我捧着《爱的教育》请同事为我拍照,并发了朋友圈,向大家宣示“我开始读书了”。我觉得这看似“形式主义”的做法实则很有必要——这样一来就为这段阅读旅程赋予了仪式感。在读书这件事上,我觉得适当搞些“仪式感”是有益的。我的一位朋友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在朋友圈晒自己的读书生活,每晚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发自己的读书照片,每次打开他的朋友圈都能看到他书上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与留白处批注的阅读心得。第一次看到他这样做,我也稍觉有些做作——要读书默默地读就是了,没必要大张旗鼓。但几年下来他每天如此,这份坚持让我越来越佩服,也让我对读书的仪式感有了新的认知。我建议读友一定要把自己的读书生活搞得神圣一点、开放一点、时髦一点。读书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大大方方在朋友圈或相关群里晒读书照,可以收获朋友的点赞,获得正向反馈,激发读书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养成读书习惯。

读写并重,读出效度。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但如何“动笔墨”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动笔墨”不能只简单地在书上圈点勾画,一定要配套写作。可以进行碎片化写作——一句旁批、几句心得,不求字斟句酌,但求言之有物;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写读后感、读书随笔,通过反思将书读进生活里;还可以尝试撰写学术性的研究论文,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写作最好是有感而发,读中有所悟立即记录下来,不要怕文字单薄、不成体系,写得多了、积累厚了,思维和文笔就一定会有提升,持之以恒就能写出精彩文章来。

文献助读,读出深度。阅读之前,我收集了一些与《爱的教育》相关的论文,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其中有袁雅琴所著的《想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爱的教育〉编辑手记》,夏丏尊的外孙女、叶圣陶的孙女叶小沫撰写的《〈爱的教育〉九十年》《他曾流泪翻译〈爱的教育〉——没有见过面的夏丏尊》,这些文章以翔实的资料、从不同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在中国百年传播史以及当下教育实践中的价值,进而帮助我们形成网状知识结构,深入高效地吃透这本书。各位共读的朋友不妨一读,相信会帮你打开另一扇窗,看到不一样的阅读风景。

链接串读,读出广度。读书的有趣之处在于可以在阅读中不断延展原有的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比如,从《爱的教育》出发,我们可以关注更多关于爱的哲学思考,拓展阅读更多有关爱的书籍,深入思考研究到底什么才是爱,爱有哪些类型与层次,如何正确地去表达爱……又如,从本书的译者夏丏尊先生出发,我们可以尝试了解、接触与他同时代的那些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朱自清、陶行知、蔡元培、黄炎培等,由此开始广泛的关联阅读。在此过程中,自身的教育与文学知识储备就获得了激发与联结,爱的教育、生活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等教育思想开始在头脑里比较、碰撞,有助于自己从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站位理解这本书的真意。

共同研读,读出“异度”。所谓异度,就是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理解程度带来的认知差异。一个人读书时视角常常是单一的,对内容的理解也往往会停滞在某个程度,难以进一步深化。而中国教师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架设了共读平台,我们要利用这个便利条件,在共读群里大胆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特别是对书中细节的理解感悟,大家互相印证、互相启发,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有益于帮助我们更全面审视这本书,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在书中所倡导的爱、尊重、平等、宽容等价值观,有助于我们从更多元的视角赏析这本书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价值之美。

回归阅读,读出纯度。我认为读书最终是要回归非功利化阅读的,那样的阅读是纯粹的审美享受。手不释卷只是因为书籍本身的美好让我们痴迷陶醉,获取知识、增进学问、补充能量、提升素养只是在追求这种审美享受过程中的副产品。《爱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读着读着我就被其中的真挚情意感动了。在读《贫民》时,当看到“大人的施与不过只是慈善的行为,小孩的施与于慈善外还有着亲切——你懂吗?用譬喻说,好像从你手里落下花和钱的样子来”一段时,我也如夏丏尊先生在序言中说的一样“不觉惭愧得流泪”,这样的阅读体验是无比美妙的,回归到这样纯粹的阅读是一种高级审美需求的满足。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在阅读时达到无目的、无压力的“心流”状态,享受到真正的快乐,精神更加丰盈,生活更加精彩。

(作者系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8月21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