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在师长与朋友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中国教师报暑期共读活动,并幸运地成为《爱的教育》的领读人。
选择共读《爱的教育》缘于我的堂妹。她在上中学时由于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度出现了严重的焦虑。如今已经大学毕业的她说起“那段难熬的日子”时总是非常感谢一本书,这本书在当时带给了她内心的平静与对抗焦虑的力量。这本书就是《爱的教育》。
在堂妹的讲述中,是当年正在上高中的我将《爱的教育》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她,惭愧的是数年之后我几乎忘了这件事。堂妹告诉我,发生在安利柯身上那些困惑的事、开心的事、难过的事,几乎都在她的生活中发生过,这种跨越100多年的共情促使她第一次从另一个视角看懂了师长的教育方式,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恩于朋友的支持鼓励,这很大程度上帮助她顺利度过了青春期。她曾在不同年龄阶段反复阅读过这本书,并进行了大量批注。看着书页上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读书感悟,我的内心深受触动,这不仅是一本书,还是她的成长记录者,在她的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让我重新认识到这本书的力量,也是我想把它推荐给更多朋友的原因之一。
推荐《爱的教育》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内容简单易懂,每个小故事都引人入胜,读起来没有压力。但这本“简单”的书却又处处透着不简单,它从安利柯的视角出发,让读者“亲眼看到”学生眼中的世界,书中每一个故事都饱含教育智慧,平实的文字中蕴藏着一种无可名状的吸引力,引导着读者感受友谊之爱、师生之爱、亲人之爱,为今后在教育工作中给学生创造有爱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提供指引,启发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怎样去爱学生。
在暑期共读活动中,《爱的教育》引发了爱的共鸣,除了在微信小程序打卡,更多朋友选择在个人公众号或朋友圈发表自己的每日读书心得。肖芳伟选出了阅读时最有感触的几句话,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从家庭、学校、教师3个角度提出了自己关于如何缓解开学焦虑的见解,适逢新学期,相信这篇心得能给教育者带来一些启发。唐英姿在共读后反思自己在日常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的方式方法,将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总结升华,形成了颇具操作性的工作思路。王晓芳从书中驼背的老太太联想到学生的祖母,通过一个温馨的教育案例阐释了“爱很好,要适度”的道理,让人印象深刻。诸如此类的阅读心得还有很多,几乎每一篇都能让共读的朋友有所收获。除此之外,张琪绘制了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漫画,梁紫薇演绎了以“让爱传出去”为主题的舞蹈,她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对爱的理解与感悟。
这场共读活动中不仅有读者之间惺惺相惜的陪伴,还有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让我有种收获新知、精神充盈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我感到非常幸福。我觉得《爱的教育》就像一眼不竭的水井,寻饮的旅客络绎不绝,他们品味了井水的甘洌,也将凿井取水的方法传到了每一个缺水的村庄。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8月21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