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纵横谈

更多户外运动 更少“小眼镜”

发布时间:2025-04-29 作者:周芳元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家里,整天面对书本和电子屏,缺少必要的户外活动,孩子近视低龄化现象让人担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年迈的看护者不能对孩子实施有效监管,导致儿童被困在手机里的现象十分普遍。

国家卫健委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大约10多年前,前来就诊的低龄儿童还是远视或散光居多,近几年则以近视居多。”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专业事务部主任、眼视光医生吴敏从事多年眼视光工作,对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她的感受十分明显,“五六岁之后的儿童只要表现出近视症状,基本就是真性近视。”

如何才能将儿童从电子屏、室内解放出来?2024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中心联合发布《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并采取了创造条件保障充足户外活动时间、主动改善视觉环境等八项措施。

儿童预防近视的关键在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这就需要配齐相关设施设备,积极引领儿童开展户外活动。

完善公共设施,吸引儿童参加户外运动。有适合儿童的项目和运动场所,才能有效调动儿童到户外活动的积极性。现有体育运动公共设施建设适合儿童的相对较少,可以借助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和公益组织的力量推进儿童运动标准化设施设备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都有适合儿童运动的场所和器材。与此同时,要根据儿童兴趣和现实条件适当开展特色运动场所建设,吸引具有相关特长的人员参与指导和管理,为儿童运动营造良好环境。

强化场馆建设,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设计要对接儿童兴趣爱好,扩大儿童选择的空间。除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外,溜冰场、游泳馆、商场等场所也应设置儿童喜欢的设施设备,让儿童走进去就能享受活动的快乐。这需要采用政府补贴、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运作等方式逐步落实,在相关场所放置匹配儿童需求的设施设备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健全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建设相关开放性基地场所,例如农耕基地、养花基地、手工制作基地、餐饮制作基地等,这些对接消费前沿又能够实际体验的场所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升儿童的实践能力,激发儿童的潜能。指导有方、保障有力、组织有序的各类实践基地还能吸引儿童之外的人员,既能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增进亲子关系,也能为基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预防近视减少“小眼镜”,保障儿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很重要,适儿化设施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适儿化建设到位,才能吸引儿童主动参与且玩得高兴,真正让广阔的户外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30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