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深究“专精特新”的内涵,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恰是当下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德育工作破局突围、提质增效的密码。
“2+2”举措为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撑。长期以来,德育在学校的定位比较模糊,许多学校把智育、体育、美育之外的事务都归为德育,甚至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行为规范管理或活动组织,忽略了思想引领、品德塑造等要义。而这些恰恰是德育工作的本业,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
为改变这一现状,海沧区教育局采取“2+2”举措,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2”,即德育研究和班主任两个工作室及班主任大赛和少先队辅导员大赛两场赛事。其中,德育研究工作室专注于德育校长等学校德育管理者的培养;班主任工作室则聚焦班主任队伍建设。两场赛事同样出于德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长远考虑。班主任大赛聚焦班会设计、家校共育等;少先队辅导员大赛则着力考察队会策划等。赛事既是推动成长的“加速器”,也是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刀口向内建立精细化“三脚架”。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经常出现只部署、不跟踪、零指导的情况,这样的结果导致德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改变此类粗放式的管理,海沧区教育局刀口向内构建起调研、管理、反馈工作“三脚架”。
在精准调研上,海沧区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德育科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学校,全面、细致了解学校德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师生真实需求,明确工作“底盘”。
在细致管理上,德育科不仅强化日常监督,更将指导贯穿全程。如对区级以上平台交流、汇报的材料,德育科严格把关,从材料内容完整性、逻辑严密性、理念创新性到实践可操作性等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和优化完善,确保每一份材料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在反馈调整机制上,根据调研结果和任务执行情况,德育科及时对工作目标、计划及实施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学校德育工作不走偏、可操作。
以营地为载体打造“科学+教联体”特色化品牌。沧江研学营地是特色化发展的典型,从规划建设之初就明确了“科学+”的定位,成为全省首个专注科学教育的研学营地。
在建设进程中,海沧区教育局对“特色”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德育科携手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类教研员进行跟踪指导,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与系统性。在活动策划上,研学营地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如每月举办“科学的种子”亲子家庭公益研学活动,强化家校共育。
目前,研学营地已串联区内外高新企业、科技文化场馆、现代农业基地等40多家校外教育基地,设计了56条研学路线并配套开发72门科学类实践课程,为“科学+教联体”特色化品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全员导师制成为新颖化教师队伍建设路径。近年来,海沧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如何创造新的增长点?全员导师制在体现教师队伍建设新颖化的同时,成为撬动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招。
推进初期面对学校对全员导师制认识的不统一,海沧区教育局靶向施策,在积极搭建沟通桥梁的同时,全力协助学校制订“一校一案”确保平稳落地。随着学校对全员导师制的逐步接纳与推进,区教育局又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选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先进典型,评选区级导师,并梳理形成案例集和多个聚焦具体做法的智慧锦囊,为中小学教师履行导师职责提供方法和策略上的参照。通过全员导师制的推进,海沧区发现越来越多的典型成长案例,这些导师成为海沧教育的一道风景。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30日第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