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思想力校长

郭剑波:诗海扬波润童心

发布时间:2025-04-29 作者:本报记者 孙和保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他,以诗为媒,在三十二载教育生涯中,将古典诗词的韵律融入教育的血脉;他,以诗立教,用诗意点亮童心,让课堂成为师生共赴的精神盛宴。他是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党总支书记郭剑波,在践行“诗教育人”理想中书写了一段从乡村教师到教育领航者的诗意人生。

    ——————————————————

“在没有遇到师傅前,我对专业成长是模糊的。”如今已是江苏省如皋市黄蒲小学校长的刘巧亮早已走出10年前迷茫彷徨的困顿。而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仇刘燕同样在2015年遇到了“生命的贵人”,把她带进了诗的世界……

刘巧亮和仇刘燕提到的改变他们职业走向的人,就是如皋市安定小学党总支书记郭剑波,一位从小接受诗词熏陶、走上教师岗位以诗立教、当上校长后践行诗教的教育人,诗不仅给他以滋养,而且让他找到了大有可为的一方天地。

相遇:教育行走尽诗情

2024年秋季学期后,因为身兼安定小学和李渔小学两所学校党总支书记,一直带班上课的郭剑波进课堂的机会少了。“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进课堂,哪怕上一些公开课也要尽可能多地走到学生中。”对课堂的钟爱是流淌在骨子里的血液。

“他的课巧妙地融诗词知识、创作技巧和学生体验于一体,实现师与生、生与诗的对话。”安定小学语文教师储维维听过郭剑波的诗教课后给出这样的评价,“他不是在教课,而是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郭剑波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参加市级赛课执教的是《望月》。他大刀阔斧地将课堂聚焦于读懂小外甥诗中的月亮、读懂小外甥心中的月亮两大任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与学生一起背诵有关月亮的诗句,与学生一起感受、探究月亮成为古诗词中“宠儿”的情感因素,还与学生一起想象“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月亮像镰刀,天狗的镰刀”“月亮像玉盘,嫦娥的玉盘”……共同沐浴在诗意的幻想中,诗和诗歌教学给予他课堂创新的力量。

让郭剑波没有想到的是,孩提时懵懵懂懂地喜欢诗词,竟然成为求学、工作后一心追求的方向。

小时候,郭剑波喜欢《勇将和诗人》《钗头凤》《鱼玄机》等连环画,在书中认识了李白、白居易、辛弃疾、陆游……1990年上了中师,在图书馆里走近了屈原、苏轼、徐志摩……3年的师范时光就在他读诗、论诗、写诗中不经意间滑走了。

记得工作报到第一天,老校长问郭剑波:“小伙子,你准备教什么学科?”他脱口而出“语文”。如今翻开曾经的一张张公开课和赛课获奖证书,发现大部分教学内容与诗相关,《元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书湖阴先生壁》《儿童诗:雨》……诗歌教学让他收获了专业成长“第一桶金”。而在32年的职业经历中,不论身处乡村还是城市,是当教师还是任校长,郭剑波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诗。

从1993年到2005年,郭剑波先后在如皋市邓元乡庆余小学和如城镇新民小学探索诗歌教学、研究诗性思维。此后多年,担任校领导的他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邓元小学研究“诗教课堂”,以诗教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在如皋高新区实验小学以“诗慧课程”为支点建设“诗的学校”和“诗的生活”,培育“诗润童心”特色文化;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开展“七彩诗韵”课程,用诗歌守住童年快乐;2023年至今,他又在李渔小学、安定小学铺展“诗慧教育”。

“诗给予我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育人智慧。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业务骨干,再走上学校领导岗位,诗不断给我前行的力量。”在江苏省教学成果评审报告会上,郭剑波一段发言打动了评委。

回头看郭剑波的从教生涯,他经历的学校很多,在2005年走上领导岗位后,他立志做一名诗教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动力,无论在哪一所学校,他都能结合学校实际把诗的种子埋下,既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土壤,也让诗教有了新的含义。

“学校的发展不能换一个校长换一种思想,好的东西一定要坚持做下去,这也是办学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长宗彩国在接过郭剑波的“接力棒”后,通过“成善诗社”“童声小镇”“共慧秀场”等平台、课程开展诗教。“诗里有美育,诗歌对润泽心灵有很大作用,做到心灵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减少。”

如今谈起那些曾经执教的学校,郭剑波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那些被诗词滋养或正在享受诗词美好的师生,他们每一次与诗的对话或者流连在诗词的文化中,对郭剑波内心都是一种温暖的碰撞,“用诗守住童年的快乐”正是他所期盼的。

    漫溯:专业研究皆诗意

2014年,郭剑波有了第一个关于诗词教学的省级课题——“孔子诗教观在农村小学的实践研究”,这不是他的第一个课题,却是他把研究的目光从语文学科的分散关注点聚焦于诗教的一个转变。

此前的21年里,郭剑波的诗教从课堂教学到课程构建再到文化创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如何固化这些成果并让研究持续开展下去,课题是很好的抓手。

也正是有了这项课题,刘巧亮和仇刘燕成为课题研究成员,为他们走近郭剑波、走近诗词提供了契机,也为专业成长埋下了伏笔。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是郭剑波两度任职的地方,也是他关于“孔子诗教观在农村小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在学校的扎根成长期。这一时期,学校用“四个一”让学生与诗词相遇——“一日四诵”即晨诵、课诵、午诵、暮诵;“一月一题”即结合重大节日和学校各种文化节,每月安排一个与“诗”相关的主题活动;“一生一社团”即每周的诗社活动成为校园风景线;“一生一评价”即建立诗词勋章授予制度,增强学生与诗相伴的兴趣与动力。

正是通过研究“孔子诗教观在农村小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在汇聚一批喜欢诗词的同行的同时,课题组成员也积极在课堂践行诗教。

刘巧亮加入课题组后,对郭剑波提出的“简洁也是一种美”很难理解,当他看到如皋本土诗人沙白的“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这首《秋》后,有了新的感悟:“课堂从有形到有神,需要删繁就简,注重学为中心、学生生成。”刘巧亮不再惧怕上展示课,“从前是祈祷、靠运气,如今是凭实力,有很多自己的新想法。”用刘巧亮的话,就是“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成长是研究‘给’出来的,研究是自己‘逼’出来的。”仇刘燕也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大受益者。

“聚焦诗教的课题研究,重塑诗歌育人的时代价值和路径。渐渐地,大家对诗教研究有了情感,课题研究不再是‘痛苦与应付’,而是享受与创造,是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谈起课题研究经历,郭剑波感慨万千。

2019年郭剑波又主持研究江苏省特色课程文化建设项目——“诗润童心”,这一项目立足国家课程开发系列课程,建设诗教课程实施的环境和评价体系。

这一时期,郭剑波在如皋高新区实验小学任校长,他结合之前“四个一”又拓展开发了“一家一蜜集”,即每个学生备有家庭“诗歌采蜜集”,开展在家读诗、亲子读诗等活动,记载诗歌的“学习之旅”。而学校也构建了相应的物型课程——包括校园内的诗圃、诗廊、诗路、诗壁、诗栏、诗亭、诗坛、诗展等景观,让学生目之所及都是经典、可触摸的“诗”的存在,不断在学生心中播下“诗”的种子。

2020年,郭剑波主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陶行知诗教思想的实践研究”,探索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构建学生成长的诗性生活。2023年,郭剑波再次主持江苏省“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从‘心’开始:基于诗教的浸润式育人实践研究”,诗教课题研究让他看到了教育高地的风景,不断用课题催促自身成长,诗教研究推动了成长的嬗变。

2023年,郭剑波到李渔小学任校长,他结合李渔的《笠翁对韵》《闲情偶寄》等著作,开展诗词的普及和文化建设,并通过诗词大会、诗慧娃读诗、李小渔好声音等形式,让诗词打开一所新校的成长边界。

谁也想不到/一支粉笔有多少梦想/就像埋在土壤里的种子/萌多少芽/开多少花/结多少童话

在一节语文课上,李渔小学五(8)班学生邹欣妍《一支粉笔的梦想》深深触动了语文教师朱宇慧,“没想到,平时安静的欣妍心中有这么大的能量,心中有诗的孩子,以后的路一定不会走偏。”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是郭剑波专业成长的“长篙”,也是师生驶向幸福彼岸的“长篙”。

扬波:人生领航是诗教

“李渔小学教师葛贝贝执教的《请教》一课,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如在‘如何成为小演员’这一情境中,师生一起探究向别人请教的基本方法,尤其是给教师打电话请教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活学活用、勇于表达提供了实践平台。”2024年12月,在江苏省网络名师郭剑波工作室第28次教学研讨活动上,刘巧亮作为专家对参与展示课的葛贝贝进行点评。

如今的刘巧亮已成长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我的成长离不开诗教,更离不开郭剑波的指导和影响。”

2022年,郭剑波成为江苏省网络名师郭剑波工作室领衔人,他带领成员共同设计三年发展规划,通过主题阅读、沙龙会诊、课堂亮相、课题研究等实现“六个一组”,即一组论文、一组案例、一组课题、一组活动、一组人才、一组资源,让工作室成为如皋乃至南通市的一张名片。

从六大任务群到不同文体解读再到跨学科学习,每年刘巧亮都围绕一个话题开展研究,郭剑波及时追踪,通过诊断、活动、专场等形式为刘巧亮提供助力,并对他提出新的要求:“你的教学主张如何在课堂体现……”

作为工作室成员,李渔小学数学教师马树红总是追问自己:“数学如何上好诗教?”这不只是数学教师的问题,科学、劳动等学科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看不见。”马树红在数学课上引入这首诗,让学生用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眼光赏析这首诗……

2023年从如皋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调任城南小学副校长的顾玫瑰在自己的班级开展课前5分钟诗词背诵、“采蜜集”分享、诗词考级等,让学生逐渐爱上诗词。

2024年3月,江苏省网络名师郭剑波工作室全体成员相聚如皋市李渔小学,开展南通市第九届“诗慧课堂”研讨活动——此项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10届,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在工作室参与大型活动的机会多了,得到的关注和指导更精准了。”李渔小学教师胡晶晶有感而发。

在一次工作室研讨活动上,郭剑波从三个维度总结过去一年的经历:走进9所学校开展线下活动,同时借助线上直播拓展覆盖面;围绕语文教材各版块深入研讨,力求挖掘精髓;成员发表高质量论文,且在每次活动中实现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这样的总结每年都要有一次,他希望工作室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收获和成长。也正是这些事无巨细的考量和安排,工作室的发展发生了裂变效应,从共同体到工作坊再到名师工作站,不同形式的“裂变细胞”让成员从20人增长到42人,辐射学校覆盖到了如皋市城乡的各个角落。

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到确立为研究方向,再到带领更多人一起研究,郭剑波32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研究的热情,钟情于诗教无怨无悔。“很庆幸成长路上遇到我的师傅——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姜树华”,郭剑波心有戚戚。“什么样态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要想成长得更快,要思考你的教学主张或者教学特色是什么,用它推动你向研究的深水区进发”……这样的追问伴随着郭剑波成长,并结合问题给他开出书单,绘制出私人定制成长“蓝图”,还邀请名师大咖锤炼他教学主张的核心要素……于是,郭剑波认识了周建忠、李亮、鞠九兵等导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作为一位有名的“蹭课大王”,2018年成为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姜树华工作室成员的郭剑波,5年一个周期后还依然活跃在工作室举办的活动里。“要时刻接受新的思想,让自己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同时要借助大家的思想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好准备。”如何让拥有厚重文化的百年老校安定小学更有“诗意”,便成了郭剑波诗教探索的新课题……

    ————————————————

书记名片

郭剑波,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党总支书记,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课堂教学多次获省、市级一等奖,多次主持省、市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主张“过有诗教品质的生活”。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30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