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专业力量应对社会挑战

发布时间:2025-05-12 作者:涂玉霞 来源:中国教师报

关于教育是专业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这个话题,我想先讲一个我们学校的故事。

一天,两个孩子在课间玩闹,其中一个孩子咬了另一个孩子的手臂。班主任陪着被咬的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并打了破伤风针,但被咬孩子的家长要求另一个孩子检查是否有传染病。班主任咨询医生后告知家长没有必要,但被咬孩子的家长认为班主任处理不公,报了警还扬言要起诉班主任。学校领导知晓后与家长进行了三轮沟通,才让矛盾没有被激化。班主任深感委屈:“这样处理难道错了吗?明明家长不占理,为什么还要耐心沟通?”对此,我的解释是,学校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对错,还要考虑利弊,如果问题扩大甚至产生舆情,将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问题虽然发生在校园,但校园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处置不当影响会蔓延到校外,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很多教师有真切的感受,但他们心中依然会生发这样的疑问:教师虽然是教育专业人员,但好像没人愿意听我们的话,反而任何人都可以指手画脚,专业性何在?

其实,如果片面强调教育的专业性,可能导致学校和教师过于封闭,忽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使教育变得僵化、教条。我们想通过学校教育把学生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就不应该是教科书式的,更多应该来源于生活,那么学校治理就需要与社会充分融合。所以,教育者就不仅有教师,还有家长、同伴以及孩子身边的其他重要他人。融洽各方关系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反,如果只将教育视为社会问题,势必会削弱学校和教师的专业性,使学校教育失去科学的指导,陷入无序状态。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实践规范。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地方是课堂,在这里教师可以尽情发挥专业创造性,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得以实现。凭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德塑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的回答是:教育是一道“开放题”,需要从专业和社会等多角度去思考,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而做好教育这道“开放题”,让专业性与社会性交织,还需要教育系统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增加岗前实践时间,让专业性更强。师范院校学生有4个月实习时间,而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常只需要拿到教师资格证并通过笔试、面试就可以上岗,教育实践时间少之又少。因此,相关部门对新教师岗前实践时间要有明确要求,这样既可以让教师的专业性得到保障,还可以减少一些现实问题。

第二,加强家校社“教联体”建设,让外部环境更友善。教育部等十七部门2024年联合印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旨在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度与合作度,为教育助力。相关部门可以在社区设置“教育治理委员会”,聘请专业人员解决家校合作的难点痛点问题,让校园回归安宁,让教师心平气和做好教育。

第三,引进丰富的社会资源,让学习更有价值。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如今世界都是学生的学习素材。如果教师还用传统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很可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不断崛起,新时代的教师要将前沿知识融入课程,使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专业性与社会性交织,以专业力量应对社会挑战,以社会需求推动专业发展,从而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体系,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遵循教育规律又关注社会现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学校才能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既立足专业成长又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特级教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湖北省武汉市园博园学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14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