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明明德

植物生命课,给孩子最好的自然启蒙

——从一株紫花地丁得到的生命教育启示

发布时间:2025-05-12 作者:杨慧娟 余才彬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三月的泰和公园,花香四溢,春意正浓。女儿蹲在一丛紫花地丁前久久不愿离去,指着那抹淡紫色的花瓣问我:“妈妈,为什么这么小的花也能开得这么漂亮?”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已小心翼翼地将一株连根挖起,装进矿泉水瓶里说要带回家栽种。返程途中,原本挺立的花茎逐渐耷拉下来,叶片也蜷缩起来。女儿急得眼眶发红:“快看,它是不是要死了?”我轻声安慰:“别急,我们试试给它一个新家。”

回到家,我们将紫花地丁移栽到花盆里,浇透水放在阳台。次日清晨,女儿兴奋地拉我去看:昨日萎蔫的茎秆竟重新挺立,叶片也舒展开来。一周后,这株野花在阳台上绽放出更多花朵,甚至从根部萌发出新芽。我忽然发现,一场“拯救紫花地丁”的行动,一株野花的生命历程,不正是生命教育的鲜活教材吗?

紫花地丁的“复活日记”

周一班会课,我邀请女儿在班级分享她的种植经历,并组织学生开展植物观察活动,并命名为紫花地丁的“复活日记”。学生兴致勃勃地在日记本里记录着紫花地丁每日的变化。当学生用指尖触碰叶脉的纹路,用放大镜观察花蕊的结构,科学的种子便在心田悄然生根。科学教师带领学生测量茎秆长度、绘制叶片脉络图;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观察日记《一株紫花地丁的重生》,有学生写道:“原来植物也会‘口渴’,喝水后就像充气的气球精神振作”;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计算日照时长与紫花地丁生长速度的关系;美术教师教学生边观察边用水彩笔描绘不同角度的花朵。教室的讲台边多了一盆紫花地丁,知识的生成就变得更生动有趣了。

紫花地丁的“复活日记”,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转化为可触摸的生命奇迹。学生在观察、测量、记录中不仅掌握了科学方法,而且建立起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的思维路径。

意味深长的生命韧性教育

周四上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以紫花地丁的“萎蔫—复苏”为引子,向学生抛出问题:“如果这株小花就是我们自己,当遇到困难时又该怎么办?”

学生积极参与了情景剧表演,分组演绎紫花地丁“适应新环境”的故事:一组孩子蜷缩身体扮演萎蔫植株,另一组用蓝色纱布模拟水流,当“水流”漫过脚底时,“植株”缓缓舒展肢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触动人心。

我又结合紫花地丁根系发达的特点,引导讨论:“哪些‘根’能让我们变得坚强?”学生的回答令人动容:“妈妈的拥抱是我的根”“好朋友的鼓励是我的根”……生命的韧性教育之芽在这堂课上已欣然萌发。

课后,我继续开展挫折教育实践:在班级设立“复活角”,鼓励学生将失败的手工作品、写错的作业本放入其中,共同探讨“如何让坏事变好事”。学生小琳将折坏的纸飞机改成书签,背面工整地写着:“像紫花地丁一样,换个姿势也能飞翔!” 

如今的学生常因过度保护而缺乏抗挫力。紫花地丁的“脆弱瞬间”恰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挫折不是终点,而是调整与重生的契机。

紫花地丁认养计划 

受到女儿护花的启发,我在教室窗台开辟“迷你生态角”。学生自愿认养植物,签署《守护者承诺书》后,各小组开启“生命守护之旅”:小雨组负责记录生长数据;浩浩组制作《植物心情卡》(晴天挂笑脸,缺水挂哭脸);全班学生轮流值日,用自制雨水收集器浇灌。一天,值日生忘记浇水,紫花地丁再次萎蔫。班干部紧急召开“救援会议”,他们小心地用棉签蘸水精准滴灌根系。次日植株恢复生机后,班长在黑板上写下:“我们的粗心会让生命哭泣”。

望着窗台妖艳的紫花地丁,我意识到,当一株花的命运与学生的日常行为产生关联时,责任感不再是抽象的说教。忘记浇水的愧疚、抢救成功的喜悦,都在强化着“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的价值观。这份对弱小生命的共情,终将迁移为对他人、对世界的关怀。

紫花地丁带来的教育启示还在延续,从家庭联动到社区实践,步步推进:周末开展“阳台小农人”计划,学生填写记录单,家长拍视频反馈孩子在家养护绿植的精彩瞬间;组织学生在公园寻找紫花地丁,对比野生与盆栽植株的差异,探讨“自由生长与人工呵护”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紫花地丁的文化溯源——紫花地丁又名“箭头草”,古人在战场上用其止血。我们顺势又开展了“中华草木智慧”主题研究,从《诗经》中的植物到中医药文化,展开一次跨时空对话。

一株紫花地丁,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一群孩子,是一份蓬勃的希望。花与人正共同绘制校园最美的风景。回望这场意外的教育之旅,我愈发坚信:最好的教育往往发生在预设的课程之外。当我们放下“必须教会什么”的焦虑,转而与学生共同观察、体验、思考,那些看似微小的生命瞬间,终将在学生心中生长出理解世界的根系。 

愿我们都能以紫花地丁般的柔软与坚韧,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向阳生长!

(作者均系江西省泰和县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14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