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人生边上

“消失”的火道外

发布时间:2025-05-12 作者:周衍会 来源:中国教师报

小时候,村里人把村西的铁路叫“火道”,过了铁路则是“火道外”。

我们村与铁路紧挨着,最近处只有二三百米。村庄地势低洼,而铁路路基很高,在村西有一座水泥桥洞可通行,但大多数时候村民还是喜欢从路基上翻越过去。

铁路两旁是筑路取土时留下的深沟,我们叫它“火道沟子”。雨季时沟里有水,平日则芳草如茵。铁路两侧的斜坡上遍植棉槐,这是一种丛生灌木。到了夏秋时节,站在铁路上极目远望,两条由棉槐构成的绿色“长龙”迤逦远去,蔚为壮观。

火道外,一个“外”字,一下就拉开了空间距离,颇有远意。通往火道外的水泥桥洞,高近4米、宽5米左右,可通马车。桥洞内外各有一个池塘,与火道沟子相连。穿过桥洞,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庄稼地,还有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延伸向远方,路的两旁则是粗大的杨树、榆树、槐树等。往南大约1.5公里,有一个名为姜家坡的小车站,向北则可到达五沽河。五沽河河面开阔、堤坝高耸,河两岸的林带郁郁葱葱,河面上的铁路桥有11座粗壮的桥墩支撑,桥面两侧是高高的铁栏杆。沿河西行走不远可见一座砖砌机房,里面安装着大马力抽水机,这是当年村里“稻改”的产物。机房周边留下的一条条沟渠,正是我们童年时捉鱼摸虾的好去处。

火道外不远是铁路部门的一个工区,我们叫它“西工区”。一排十几间的高大瓦房掩映在浓密的树荫下,房子四周围着木篱笆,空地被开辟成菜地,一座由3根枕木搭成的小桥横跨在火道沟子上。从铁路下来便可进入工区,工区周边全是高大的树木,以古柳居多,还有梧桐、刺槐、榆树等,它们撑起了一片高远的蓝天。

村北有一条小路通向铁路,久而久之被人们踩出一条掺杂了从路基上滚落下来的石子的小路。孩子去火道外拾草、挖野菜、玩耍,大多从此经过。路基的陡坡很高,我们得弓着腰、脚尖抓着地,以免滑跌下去。爬上去后,先要四面瞅瞅,确定没有火车驶来,才小心地跨过两根钢轨来到火道外。从斜坡下去是一个大池塘,我们经常拿着一个罐头瓶,在里面撒些饭粒后沉入水底,往往便能捉到小鱼小虾。到了春天,火道外的草地上钻出鲜嫩的茅针,剥开一嚼,清甜爽口。夏日雨后,沟渠边的草丛中有许多青蛙,我们折一根棉槐条,见到青蛙就跑过去追着打。至于用面筋捕蝉,最好的去处就是工区周围——再远一些,到人迹罕至的河边树林,蝉尤其多;蝉被面筋粘住后,“哇哇”地叫着在竿头扑棱。

火道外,这是许多年前的叫法了,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称呼它。后来,我回到老家,去火道外走走,发现铁路明显变矮了,并且经过改造修了复线,两旁也安装了围栏。至于记忆中的那些大树、小桥、池塘、沟渠,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让我魂牵梦萦的西工区也早已被夷为平地。

现在的火道外,已不再是我童年记忆中的那个火道外了;而年过半百的我,也如同这历经变迁的火道外,再也回不到无忧无虑的童年了。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14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