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正驱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教育数字化成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的重要突破口。在此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育人格局都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国际中文教师亟须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积极应对当前中文教育对数字技术的需求,加快推进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数智化转型。
作为学院国际化办学的基地和窗口,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面向来华留学生开展国际中文和中国文化教育,为外籍学生打造集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培育于一体的优质教学平台。本文结合西安外事学院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背景下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提升策略的研究”(项目编号:2025HZ0851)以及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项目“陕西地区国际中文智慧教学的实践探索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探索提升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推动数字技术与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2023年,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制定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五个维度明晰了教师应对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国际中文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其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须以提升数字化意识为前提,培育教师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意识,推动教师借助数字技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能力和数字安全能力,鼓励教师依托数字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和评价,不断创新国际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打造新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理念,以期培养新时代复合型、高素质国际中文人才。
搭建数字资源平台,夯实基础保障。当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常态,建设数字资源平台是教师开辟线上教学阵地的基础。高校通过搭建集成数字化资源和教学功能的线上平台,为教师提供资源支撑,引导教师立足国际中文教学的现实需求,自主获取匹配的案例素材、延伸知识、问题设计等内容,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在尝试探索中不断强化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平台建设应聚焦教师、学生双主体,提供优质教学案例、远程线上培训、移动学习软件等数字教育资源,围绕国际中文数字化教育教学,立足教师真实需求,持续提供优质资源和专项培训,深化教师对国际中文数字化教学的认知,推动教师熟练运用数字资源服务国际中文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需求。
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激发教师的内驱力。面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际中文教师主体意识薄弱的问题,高校须强化教师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字观念。高校须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教师的实践体验,可以结合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宣传活动,让教师深层次了解教育数字化的内涵本质和价值意义,正确认识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拓展数字化教学视野,让教师在自主思考和反思中探索数字化与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同时,高校要为教师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引进前沿的教学工具、软件,搭建虚拟现实实训室,提高教师对数字技术应用的感知能力,鼓励教师将最新的技术、理念和研究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以及课后反思,逐步形成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的自豪感与满足感,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建立教师培训发展机制,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教师发展的重要阵地,高校应立足自身办学定位,结合国际中文教育的育人特色,构建系统、全面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提升体系,循序渐进地增强教师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一是明确教师数字素养的构成框架,构建动态化培训机制,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需求,构建以教师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应用能力、数字化协作能力、数字化创造能力和数字道德伦理意识为主的数字素养培养框架,结合数字教育的动态发展趋势,形成以专项专题培训为主,数字素养课程建设、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等协同推进的多样化、立体化培训体系,并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效。二是不断创新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方法,主动探索国际中文数字化教学设计竞赛、微课教学大赛等新模式,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健全考核激励机制。高校应以提升教师综合数字素养为目标,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关注不同年龄、不同国别、不同课程的教师发展需求,制订精细化、分层化的培训方案,细分培训群体、明确培训目标,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方式,全方位满足各类教师群体的学习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构建多主体参与、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评价内容覆盖面广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结果的即时反馈,充分调动教师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多措并举赋能教师发展。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浸润作用,为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是开展“AI赋能行动”,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为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打造个性化方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分析国际中文教师的能力优势、学习基础以及现实需求,自主生成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为教师提供适配的线上学习资源,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二是强化理论研究,加强对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的理论研究,充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的特点,以新时代国际中文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对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本质、框架内容、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调动一线国际中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响应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的专项课题申报工作,持续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助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三是联合高校成立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坊,秉持数字素养培育、应用能力提升的建设理念,吸引各高校国际中文教师参与,邀请行业专家、资深教师等开展政策解读、专题培训、学术探讨,紧扣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主题,积极探索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动技术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助力高质量、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16日第1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