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人生边上

牵住游子的风筝线

发布时间:2025-07-15 作者:张晓勇 来源:中国教师报

陶罐揭开的瞬间,白雾裹挟着酸辣气息扑面而来,恍惚间我又回到了祖母家的小院。那口被岁月磨出包浆的老罐子,藏着能唤醒味蕾的酸辣泡菜,也封存着我最温暖的童年记忆。

我最早的记忆是踮脚趴在厨房矮凳上,看祖母处理新采的白菜。她的双手布满沟壑,却灵巧得像穿针引线的绣娘。菜叶要顺着纹理一片片剥下,在清水中浸出翡翠般的光泽,再均匀地抹上粗盐。那些撒落的盐粒在阳光下闪烁,仿佛祖母年轻时的碎钻发簪。

腌制的过程是一场漫长的等待。祖母会在陶罐沿嵌上一圈清水,像给罐子戴上透明的项链。“这是防止空气跑进去。”祖母边说边用抹布仔细擦拭罐沿,“泡菜与人一样,最怕心里长了霉。”每当夕阳染红窗棂,她总要掀开罐盖检查一番,听着“咕嘟咕嘟”的冒泡声,脸上浮起比晚霞更柔和的笑意。

中学时我住校,祖母总会在开学前腌好小罐泡菜。小小的玻璃罐里除了白菜,还藏着她精心准备的惊喜——金黄的胡萝卜片、雪白的嫩姜,还有几颗艳红的辣椒点缀其间。宿舍的夜晚,当我拧开罐盖,室友都会被这浓郁的香气吸引过来。那些酸辣的滋味,让异乡的月光都变得温暖起来。

泡黄瓜是我的最爱。祖母会挑最水灵的嫩黄瓜,洗净晾干,细细切成长条,撒上粗盐腌出水分。另一边,泡椒在老卤里咕嘟冒泡,蒜片与姜片沉浮其中。待黄瓜变得柔韧,便被祖母小心翼翼地塞进罐里,与秘制腌汁亲密相拥。没几日,清爽脆嫩的泡黄瓜便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放学回家,我总忍不住踮脚掀开罐盖,偷尝那沁着酸辣的脆爽,祖母瞧见了便笑着嗔怪我是“小馋猫”。

酸辣脆萝卜和泡莴笋是祖母的拿手绝活。萝卜切成整齐的小块,莴笋削去外皮切成条,一起在竹匾上晾晒三天三夜,直到它们蜷缩成一团时再拌入捣碎的姜蒜和泡椒——它们在陶罐里相互依偎,吸收着姜和蒜的香气。咬上一口,脆响在齿间回荡,酸辣味直冲天灵盖,让人忍不住多扒两口饭。

到了寒冬,最令人期待的便是酸辣包菜。祖母把包菜撕成大块,在阳光下晾晒半日,再与辣椒面、蒜末、姜末、米醋、花椒水充分混合。它们被一层一层码进罐中,压上洗净的石头。经过时间的发酵,包菜变得柔软又富有嚼劲,酸辣中带着丝丝回甘,是冬日里暖胃又开胃的佳肴。酸辣海带丝和泡椒竹笋则别有风味,海带丝在腌汁中变得软糯,泡椒竹笋保留着独特的脆嫩,每一口都充满惊喜。

去年冬天,祖母的关节炎犯了,再难弯腰照料她的宝贝陶罐。我学着她的样子清洗白菜,却总是笨手笨脚。“慢慢来。”祖母倚在藤椅上轻声说,“就像等一个人长大,急不得。”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那些年坛子里发酵的不只是蔬菜,更是祖母绵长的牵挂。

如今,超市货架上摆满密封包装的韩国泡菜,祖母依旧固执地守着她的陶罐。那些在拮据岁月里诞生的酸辣滋味,早已成为家族血脉里的味觉——那是祖母为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系上的风筝线。

祖母的白发又添了许多,那口陶罐依旧摆在小院角落。每当想念那些酸辣开胃的泡菜,我就会按照祖母教我的方法制作。陶罐里的泡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祖母对我满满的爱;那份酸辣的滋味早已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最珍贵的记忆,在每一个想家的时刻温暖着我的心。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浠水县思源实验初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16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