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源教师,我们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他(指阅读障碍学生)跟着你就能学会呢?其实,资源教师的神奇“魔法”,源自对阅读障碍学生的深刻理解。
起点:科学评估是干预的第一步
这里的科学评估,主要指资源教师对阅读障碍学生进行的非正式评估,如观察、谈话、分析学生作业及测试中的错误类型等。非正式评估不仅能够提供具体数据,还可以全面呈现学生深入的综合信息,为阅读障碍学生的干预提供丰富线索。同时,非正式评估本身也有力量。比如,当学生阅读后难以用通顺的语言复述,却愿意用画画表达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其“用图画讲出故事”,既避开了阅读障碍带来的困境,又为其搭建了展示优势的平台。因此,评估也是赋能的过程。当然,正式评估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阅读障碍学生具有很强的异质性,想要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评估须尽可能做到全面、精准、动态,支持方案也应做到“一人一案”。评估贯穿干预的全过程,教师需要持续收集学生的动态信息:今天学生朗读的流畅性和正确率有所提升、这次学生组词时使用了一个新奇的搭配……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指引着干预策略的调整。“评估—调整—再评估”的循环,也使得干预更贴合学生的节奏。
目标:探寻个别化的学习策略
阅读障碍学生的核心特征在于记字困难、朗读不流畅。为了让学生记住汉字,教师可以营造“犯错也没关系”的安全氛围,设计有趣的活动。例如造字游戏,即教师呈现一个动作或一段AI动画,让学生观察后在纸上“造字”,通过体验古人的造字思维理解汉字的表意特点,引导学生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记忆。有的学生推理能力很强,教师可以为其展示若干带有同部件的字,引导观察、发现规律,减少学生的记忆负荷。
干预时,教师要做到“跟着学生走”,教学要灵活、不刻板,引导学生对字形进行有意义的加工。例如,一个学生总是记不住“缭”字的右上角怎么写,但是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就请学生为这个部件命名,“chán,‘大’是一个伸开双臂站立的人,腰间(两点)缠绕着丝带。云雾缭绕,就是云雾像丝绸般缠绕。”学生兴奋地说。一年后,这个学生对“缭”字依然记得特别牢。
优势视角、适应性策略也能帮助学生。比如,在学生读得相对较好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停下来,思考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并总结成策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辅助工具,如放大镜、点读笔、大字材料、遮挡板等,帮助学生减少视觉干扰。同时,对于阅读障碍非常严重的学生,教师可以允许其默读而不是朗读。总之,干预的最终目标是鼓励学生发挥优势、激活潜能,探寻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基石:营造包容理解的氛围
当阅读障碍学生谈到学习时,往往会露出焦虑或羞愧的表情,甚至会打岔以回避话题,这是因为在现实环境中他们经常被误解,如学习态度不认真等。阅读障碍有一定的内隐性,周围人的态度十分重要,资源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获得家长、教师的理解支持。
基于此,我们积极普及知识,争取消除误解、减少嘲笑和歧视,努力创设一个接纳、理解、包容的环境。阅读障碍是一种特定的个体差异或特质,而非智力问题或懒惰,甚至可能在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阅读障碍者也能成功。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摆事实、分析细节,让家长和教师发现他们、理解他们、接纳他们,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这比教授学生任何情绪疏导的技巧都要有效。同时,我们提出具体建议,努力为阅读障碍学生协调配置支持资源。例如,建议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将评价重点放在创意和理解层面,而不是仅仅关注朗读是否流畅,并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其争取个别化支持,如调整作业、延长时间等。
努力为阅读障碍学生拨开迷雾,用“魔法”点燃心中希望,我们始终在路上。
(作者均系北京启喑实验学校西城区驻点支持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5年08月20日第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