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创建本土化教研路径③

三级联动击破整本书阅读壁垒

发布时间:2025-09-02 作者:季彩君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整本书阅读怎样才能达到要求?新疆南疆地区农村学生受到生活环境、语言环境、阅读积累的制约,如何才能让学生读品结合、悟情于文?南疆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方式推动整本书阅读,但“读不下去”与“理解不了”两大壁垒横亘在学生与名著间难以破解。面对困局,地处南疆的泽普县教研室以问题为导向,创建三级联动教研模式,为南疆地区农村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有益参考。

壁垒一:“读不下去”。学生看不下去的问题根源在哪?为了摸清情况,泽普县教研室对农村师生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学生对《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小说弃读率高达64%,主要原因是篇幅长,学生很难持续关注文本;教师在进行阅读任务设计时不能“分阶设疑”,致使策略僵化。面对这样的问题,泽普县教研室利用三级联动教研层层解困。

在县级教研层面聚源赋能。县教研室邀请对口援疆的上海专家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策略专题培训及示范课展示。同时,组织县级骨干教师研发整本书评价体系,建立县级整本书阅读资源库推送至各集团校,解决教师整本书教学理念和策略匮乏的问题。

在集团化教研层面注重落地深耕。教育集团组织骨干教师研讨县级教研成果,将其校本化、具体化、本土化,通过设计阅读导读单、阅读任务单、阅读分享单等形成拾级而上的阅读模式,降低整本书阅读的难度,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在校本教研方面重在智趣共生。学校推行阅读三单、App阅读打卡以及与“手拉手学校”开展共读活动、线上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在碰撞中深化理解、激发表达欲,感受“读有所乐、读有所得”,解决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

壁垒二:“理解不了”。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与文本共情?在座谈交流中发现,原著语言超出了南疆地区农村学生的理解力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依文架桥”,导致学生阅读半途而废。针对这一情况,泽普县教研室依据三级联动层层“依困搭梯”。

首先,赋能县级线上教研,建立包含“名著语言难点解析微课”“背景知识动画”等有声名著解析讲座资料包,推送至各教育集团,让教师教有所循、学生学有所依。

其次,构建集团化教研资料包,组织校际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问题诊断式听评课等活动,形成适应本集团学生认知能力的课型,解决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

最后,在校级教研层面确保“研有所依”,重点打磨导读激趣课、过程推进课、成果展示课等课型,教学围绕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与文本共情等。三级教研确保了课型设计符合农村学生情感体验水平,促进学生阅读的持续发展。

同时,泽普县教研室为突破农村学校分布广、资源散、指导难的瓶颈,积极创建云端教研,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沪泽远程互动课堂”等渠道,组织远程研讨、展示优秀课例与学生作品,进行跨集团跨校交流,突破地域限制,点燃学生阅读兴趣。

(作者单位系新疆泽普县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03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