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抗战精神成为学生的骨气与底色

发布时间:2025-09-02 作者:张阳生 来源:中国教师报

“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在山西武乡这片浸染着抗战热血的土地上,山西省武乡县东村小学致力于让抗战精神化作学生看得见的故事、摸得着的实践、融得进的日常——就像太行山脉的根基,深深扎进每颗童心,生长出担当的骨气与前行的底气。

    红色遗址,让历史可触摸

武乡的红色遗址不只是景点,更是刻着故事的“活教材”。学校用“行走”的方式打开历史,每学期带领学生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等地。五(1)班学生孟尚元站在爷爷当年放哨的山头,在日记里深情地写道:“站在这里,我仿佛听见了战马的嘶鸣穿透岁月,直达我的心底。”这些带着情感的足迹,让课本里的文字化作鲜活的生命记忆。

“小小八路讲解员”是校园里的骄傲。他们在“红色文化长廊”练习讲解、给同学讲石碾和煤油灯的故事;遇到参观者便介绍英雄连环画;休息日还去纪念馆当志愿者,给游客讲左权将军的故事……或许,这就是历史在学生心里扎根的样子。

    学科融合,让知识带温度

学校打破思政课边界,让抗战精神融入各学科。语文课上,教师栗晶带学生参观八路军纪念馆感受地道战后,引导学生手绘地图,文字里的智慧有了画面;排演《小英雄雨来》时,四年级学生用旧水管做红缨枪、废纸板糊道具房,饰演者嘶吼“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稚嫩却坚定的声音震撼全场。美术课上,学生走进八路军文化园观察雕塑壁画,回来后临摹“我心中的英雄”——有的画背伤员的战士,有的画送鸡毛信的交通员……笔触稚嫩,却敬意真切。音乐课上,《黄河大合唱》被改成武乡山歌调,学生用方言演唱,“六一”会演唱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时,家长跟着拍手、热泪盈眶。劳动课上,班级“责任田”的绿植由学生照料,他们在日记中写道:“照顾小苗就像战士守阵地,一天都不能偷懒。”从侍弄绿植中体会“坚守”,从分工合作中懂得“担当”,抗战精神悄悄融进成长日常。

    活动亲历,让成长有养分

抽象的精神需要靠具体活动落地。只有让学生“亲历”,精神才能真正成为成长的养分。

每年9月3日,是校园最庄重的日子。升旗仪式后,给学生讲述武乡抗战史实,再请老兵回忆自己的故事。曾参与百团大战的老兵讲“半块干粮”的故事:“战友把干粮塞给我,说‘你年轻,得活着打鬼子’。”质朴的话让学生感慨“原来和平是用鲜血换的”。

主题班会上,班主任依托《弘扬太行精神 讲好红色故事》校本读物,带领学生回顾少年英雄李爱民的事迹——不足13岁的李爱民,怀揣重要情报穿越日军封锁线。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勇敢从不是不会害怕,而是哪怕浑身发颤,也要把使命扛到底。”后来,这名学生鼓起勇气竞选班干部,立志“把‘害怕’拧成向前的劲儿”。

    盘活资源,让育人无边界

依托武乡丰富的抗战遗址,学校构建“实地研学+校馆联动+新媒体延伸”教育网络。在“重走太行英雄路”徒步活动中,学生背着装沙土的“粮袋”完成“突破封锁线”“传递情报”等任务。五(2)班学生面对“铁丝网障碍”时,小个子钻空隙,大个子用树枝掩护,裤脚磨破仍唱着《歌唱二小放牛郎》互相打气。

学校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签订了馆校协议,聘请优秀讲解员到校辅导。学生从“校园讲解员”变身“纪念馆志愿者”,走进社区、养老院宣讲。学生说:“讲得多了,感觉英雄就站在我身边。”

新媒体让红色教育走得更远。13期“抗战故事宣讲”活动让学生从“倾听者”变成“传播者”。学生张铭宇查史料、访老人,拍视频还原王家峪的英雄故事;学生肖可锐与讲解员父母一起制作的短视频“吾爱吾乡 地道荣光”,被赞“比纪录片还动人”;学校公众号“红色微宣讲”聚焦“窑洞的秘密”“军鞋的针脚”,用短时长、强代入的方式讲故事……就这样,红色传承的圈子从校园扩展到家庭。

    浸润日常,让文化会说话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无声”。因此,学校在环境打造中藏着“红色小心机”:“红色文化长廊”——从“八路军进驻武乡”讲到“太行精神诞生”;楼梯间贴满学生的红色作品;“英雄林”的树上挂着英雄事迹卡;教室窗台的“英雄花”花盆标有花语;每天,“早晨时光的小喇叭”校园广播播放抗战小故事;九一八事变、抗战胜利纪念日等节点,推出学生配音的“声音情景剧”,展现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校园仪式也是给学生“埋种子”的好时机。周一升旗仪式增设“抗战精神接力”,学生讲1分钟抗战故事并宣誓;少先队入队仪式上,新队员获“英雄任务卡”,完成任务可兑换“小英雄奖章”;秋季运动会的“模拟长征路”项目,学生背着“行囊”闯过“跨越战壕”“传递情报”等关卡,冲到终点时“胜利证书”上写着:“你像战士一样坚持到了最后!”这些仪式让“勇敢”“团结”“担当”从故事里的词变成能践行的事。

未来,学校还将开发互动数字德育课,联动更多学校与纪念馆挖掘红色资源,凝聚学校、家庭、社区力量,让抗战精神在生活中持续生长,成为学生一生的精神底色——这便是我们深耕红色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武乡县东村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03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