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四年级设立了专门的批注单元,而且在整套教材中也分布着不同的批注样例。我们在研读课本批注单元和样例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层面的批注系统顶层设计,细化批注子策略系统,增加批注单元数量和类型,并向前和向后延伸、拓展批注的应用范围。
批注策略的教学序列
批注策略教学序列构建参照了“专长精熟模型”理论,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体例,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地设置小学生批注能力水平层级目标。
以下是我校项目组在实践基础上探索出来的小学生批注策略教学层级表(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批注能力是多维的。第一,项目组利用批注空间开发批注工具,引导学生依据批注步骤、借助批注话头、对照批注评价标准整合其他阅读策略,理解一个文本以及多个文本的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批注能力,逐步走向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第二,每个批注维度确定了起始级、初通级和精熟级批注能力水平层级标准,由此形成多维策略教学序列。第三,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批注角度,不同课型有不同的批注方式,不同年段也有不同的批注重点,这一能力水平层级的确立,为多维进阶式批注策略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
需要说明的有以下三点:一是提前了批注策略的起始年级。这有利于更好地把批注策略教学显性化和体系化。二是根据尝试的实践经验,从批注空间、工具、内容、话头、步骤、评价和多策略等七个维度,按照批注策略能力水平层级由易到难进行匹配,螺旋式上升形成序列。三是批注策略的学习与运用,既有单独的学习微课支持,又结合统编教材课文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批注策略,使批注策略的教学与统编教材的学习有机整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当然,批注策略的学习与运用要经历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前期速度会很慢,到后来学生阅读的速度、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批注策略的教学要点
小学阶段批注策略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善于捕捉恰当的批注点。教师要善于从单元语文要素、文本特点、作家特色风格中捕捉最有价值的批注点,串起批注线。如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语文素养有两个:一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二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人物的心情。《牛和鹅》侧重批注角度的初步认识,难点是对写法批语的学习与运用,该课文最有特点的是作家善于运用人物动作来表达人物心情,因此在展开词语批注法教学中,教师可以第三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想象画面、体会心情、写下批语。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则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为特色,抓住了人物的心情,也就抓住了批注入口。
灵活运用“多联”的批注策略。所谓“多阅读策略教学”是指教学生同时运用多个阅读策略解读课文,实现文本理解的最优化和最大化。特级教师陈红梅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提问+批注”“联结+批注”“预测+批注”“联想+批注”“推敲+批注”“图示+批注”等一系列“X+批注”操作策略,打开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视野。
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的多阅读策略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在不同课时教学中基于批注的多阅读策略也会不一样。如《牛和鹅》第一课时起始课,抓住题目可进行“预测+批注”的多策略教学,关照全文;在课文5处批语的呈现和分析时,采用“梳理+批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画出思维导图,形成多角度的批注内容。第二课时是主导课,可回顾批注角度,通过“联结+批注”,让学生展示批注角度海报,说出制作的思路;在词语批注学习过程中,可充分运用“联想+梳理+批注”策略,突破词语批注的难点。第三课时是运用课,从四个不同角度给“我”心情变化的内容写批语,学生综合运用“联结+想象+梳理+批注”策略,在练习中提升运用的熟练度。
积极引发多向对话。首先是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自主阅读时能边读、边思,将思维外显,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批注”及时留下思考的印记,展示自己的思考痕迹和对文本的感受。其次是与自己对话,能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引起深层次思考。再次是与同伴对话,将个性的思考通过批注展示、交流,并与群体共享。最后是观点之间的对话,即自己的批注与同伴的批注对照,引发新的思考,进而进行二次批注。
批注策略的教学愿景
批注策略教学颠覆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它以素养导向为价值追求,引导学生运用批注策略自主研读文本,在生生互动、教师支持中不断丰富学习成果。
从单元走向全覆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设置了“批注策略”,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前期学情调研显示:第一学段学生对批注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是批注,不知道需要用什么符号,需要教师设计一整套操作简单、操作性强的符号,指导学生在规定的地方进行批注,也要引进合适的批注工具,以满足后续学习的需要。第二学段学生对批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有意识地在做批注,但没有形成系统的批注操作方法,批注所用的工具也不统一。第三学段学生的批注方法单一粗糙,助力阅读效果甚微,批注语言肤浅,缺乏深度思考,学生主动运用批注意识不强,批注角度单一,更多是聚焦文字内容,对语言形式关注不足。因此,不应仅仅在“批注策略”单元进行批注策略教学,还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统编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批注”进行全学段的体系性构建。
从单维走向多维。为使传统批注经验适应现代教学需要,项目组试图构建多维批注教学魔方。这一批注教学魔方包括以下维度:知识维度(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感等);方式维度(圈、点、钩、画、注、批、涂等);页面维度(页顶、页下、页边、页尾、行间、词句上下等);策略维度(“X+批注”的多阅读策略);思维维度(解释性、评价性、批判性,或布鲁姆的六层次等);过程维度(如读前、读中、读后三色法);课堂情境维度(个人、同伴或小组、老师三色法);课外情境维度(年级、学校)等。这样的多维魔方为立体化学习创造可能,为批注策略教学新样态的探索提供了平台。
从低阶走向高阶。批注是与文本、作者、编者乃至他人的对话;批注是一种书面阅读反应方式(“笔谈”);批注是思考以后留下的痕迹(“雪地里的脚印”、学习的证据);批注具有历时性,对经典可以再解释(主体意识);批注具有共时性,是一种社会参与方式。在时间轴上,批注贯穿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拓学等环节;在操作层面,批注从扶到放,并逐渐走向多维、多样、多联;在能力发展上,学生经历了从批注新手、批注能手、批注高手的成长过程。批注是独立阅读者的必备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03日第1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