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边境地区让优质资源抵达每个村落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刘建超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地处鸭绿江畔的吉林省临江市,始终将发展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视为关乎边疆稳固、民心凝聚的“国门工程”与“民心工程”。近年来,立足“边疆性、在地性、普惠性”三重定位,临江市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政策破冰:以制度创新释放普惠红利。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核心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公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2025年3月,临江市委、市政府将“免除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保教费”列为年度教育惠民头号工程,全市13所公办幼儿园(含附设幼儿班)全面实施,年免除保教费用达192.4万元。这一举措打开了普惠学前教育的大门:对家庭而言,减轻了经济压力;对公办园来说,免费政策使2025年秋季报名率大幅度上涨;对区域学前教育生态而言,推动资源结构向“公办优质增量、民办规范提质”转型。

为确保政策落地,临江市建立“财政保障+动态调整”机制,市财政兜底保障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专项经费,其中超半数用于支持普惠性资源建设。

资源下沉:构建城乡一体的普惠网络。普及普惠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均衡。临江市以“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为目标,织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园”。临江市充分盘活乡镇(农村)闲置校舍等资源,大力发展乡镇公办普惠园。目前,全市7个乡镇共建成8所公办园(含村园),实现了“一镇一公办中心园”全覆盖目标。

民办园是普惠资源的重要补充。临江市通过“认定—管理—补助”全链条政策,引导民办园向普惠性转型,构建“公办保基本、民办补短板”的协同格局。同时,出台《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及管理办法》明确准入门槛,建立“动态评估+退出机制”,对普惠性民办园按标准补助,经费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和教师培训。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全市10所民办园中8所转型为普惠性民办园,近五年普惠率持续保持在85%左右。

内涵筑基:以质量提升守护普惠初心。普及是基础,普惠是路径,优质才是普及普惠的生命线。临江市教体局设立幼儿教育发展服务中心,集学前教育行政统筹与业务指导于一体,通过课程建设、师资培育、家园协同三方面发力,实现政策落地与专业引领无缝衔接,为普惠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扎根乡土的活动创新,让普惠“有魂有根”。边境孩子的成长需要在地化课程资源。临江市建立“县域幼儿园活动审议机制”,立足临江革命老区、山水边城的城市优势,鼓励各幼儿园深入挖掘家乡资源——让革命老区的英雄事迹转化为孩子听得懂的故事,将鸭绿江流域的壮美风情融入艺术活动,使家乡的草木矿藏成为科学探究的素材……让幼儿园活动处处有家乡的影子。

精准滴灌的师资培育,为普惠教育“造血赋能”。教师是质量提升的核心。临江市以“教研服务基层年”为载体,创新“党建+教研”机制,组建骨干教师“流动教研团队”,深入乡镇园、民办园开展“订单式”送教服务。同时,依托“吉林省新时代王丽华名园长工作室”,以课题为切入点,带领全市幼儿园在地化课程研发,通过“跟岗学习+线上研讨+课题共建”带动教师能力提升。

协同共育的家园生态,让普惠教育“温暖有力”。普惠教育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参与。临江市构建“家—园—社”协同机制,让普惠政策从“政府独奏”变为“社会合唱”。各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等方式,让家长参与体验幼儿园管理全过程。

从“入园贵”到“免费入园”、从“农村园薄弱”到“一镇一优质园”、从“质量参差不齐”到“全域优质均衡”,临江市的普惠之路是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缩影。同时印证了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目标,边境地区同样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如今,临江市正以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新起点,让优质资源公平抵达每个村落,让边疆的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般的普惠教育中成长。未来,这座边境小城将继续深耕细作,让“普及”更有广度、“普惠”更有温度,为全国边境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临江答卷”。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临江市教体局幼教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17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