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兴趣是助力学习态度是动力

发布时间:2018-12-20 作者:林美慧 来源:中国教育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孩子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就拥有高度的动机和内驱力,不需要父母或师长的督促,自动自发地去努力做好。美国有一项针对哈佛大学毕业生长达5年的调查,比较毕业后依照所学专业或依照兴趣来选择工作的两组人,谁获得的成就比较高,结果显示,依照兴趣就业的人表现比较出色。

兴趣确实在孩子的学习上很重要,但是有一些观念需要厘清,例如“孩子刚上小学,好像对每一科都没兴趣,成绩也不好”“孩子对动手实验比较有兴趣,不喜欢需要背诵的文科”。有些家长似乎认为孩子不想读某些科目是因为“没兴趣”,甚至“对读书没有兴趣”,因而产生莫大的焦虑。

家长必须了解,兴趣是学习的助力,但不是“前提”,也就是说,喜欢的事情会更有动力去深入学习,但并不是只去学习有兴趣的事。尤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校课程尚属基础能力,是无论有没有兴趣都应该具备的常识。对于这种必然的学习,教师应该精进教学技巧,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本身也要尽量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同时,兴趣不完全等同于能力。能力要靠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慢慢累积。能力也不能和天赋混为一谈。比如,一个口才辨给、落落大方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演讲的天赋,但是如果不在声音控制、肢体语言、讲稿撰写、题材研究各方面持续精进努力,他的天赋也只能停留在儿时的荣誉记录。“学习无捷径”,要拥有能力,是需要下苦功的。

下苦功就是一种学习态度,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要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兴趣转为愿意下苦功的动力。人天生好奇,幼儿是乐于探索和学习的,家长可以通过几个方式来引导孩子。

建立每天作息的秩序感。要让孩子有一个观念:上幼儿园也是上学,每天早上准时起床上学、晚上准时上床睡觉、和妈妈一起准备隔天上学要用的东西、在学校专心学习,都是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事情。秩序感和时间观念建立起来,才能落实有计划、有规律的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晚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关掉电视、计算机,亲子共读或各自阅读书籍。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便是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阅读习惯。真正成就大事的人,总是心怀谦卑、自觉不足,且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当孩子有了兴趣,还需要有责任感,否则可能随性而为或三分钟热度,无法将兴趣变成能力。譬如对音乐有了兴趣,就需要持续地练习;对科学有了兴趣,就需要专注地研究。父母在安排孩子的作息时,应该给予孩子特定而充分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另外,孩子也必须了解,人不能只做有兴趣的事,像整理自己房间、帮忙做家事等,跟兴趣无关,是该尽的本分。按照幼儿的能力,安排他们帮忙擦桌子、摆放碗筷、洗玩具、整理拖鞋等,从每天的生活小事中培养责任感。

给予鼓励。父母的鼓励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动力,而且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当你称赞孩子桌子擦得很干净、手帕叠得很整齐,他学到了“把事情做好就会得到赞赏”,而且由此累积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日后面对课业时,他也会以正向的态度来面对。

我相信所有父母都不会吝于给孩子鼓励,但是鼓励要有方法,最简单的原则就是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譬如鼓励孩子的时候,尽量说:“你很专心,很棒!”不要说:“你得到第一名,很棒!”最好不要用玩具等物质来奖励孩子,一个拥抱、一个以他为傲的眼神,或是和他一起做喜欢的事情,才是最好的鼓励。事实上,孩子自己也会从兴趣中得到成就感,那也是一种激励。

合理的期望。适当的鼓励有助于将兴趣发展为能力;过度的期望,则会扼杀兴趣的种子。父母不要将兴趣视为孩子未来的职业或谋生技能,而一直逼他要取得高分和名次。父母要以更宏观的视角来解释能力,譬如孩子对钢琴有兴趣,即使持续练习,他也并不一定会成为钢琴家或钢琴老师,但是他还是有这方面的能力,这个能力可能帮助他成为一个更有品位的人、懂得借音乐来纾压的人,或是成为他自己孩子的音乐启蒙者。

总之,在孩子发展出兴趣之前,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没兴趣不能作为不好好学习的借口。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本一开始没有兴趣的事情,因为努力去做而得到了成就感,就产生了兴趣。聪明的父母会从幼儿期就给予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奠定他一生都乐于学习的健康心态,成为一个具备多元能力的人。

(作者系两岸优养优教首席教育家,著有《AI时代 慢养的勇气》)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20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