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别让失眠成大学生健康隐患

发布时间:2018-12-25 作者:杨朝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又到了大学期末,备考期间突击复习、熬夜背题,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是不少“夜猫子”的生活写照。有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15%的大学生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1/3习惯熬夜。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大、焦虑、紧张或担忧”。(《华商晨报》12月21日)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大学生和失眠并不搭界。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并不大,轻轻松松就能毕业。大学生也没有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不用操心那么多事情,睡眠质量肯定会很好。然而,“大学生失眠”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出人意料的“大学生失眠”,显然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不少大学生热衷熬夜,并经常用“夜猫子”来自嘲和自矜。一些大学生患上了“拖延症”,明明可以高效率完成的学业,非要拖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给自己营造一种“读书很辛苦,自己很努力”的幻觉。一些大学生喜欢刷手机、看剧,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等到发现学业任务还没有完成时,就不得不用压缩睡眠的方式来“还债”。失范行为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连续谱,大学生失眠看似一个小问题,实际上可能损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本科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不少大学都在给学生合理“增负”。在愈加注重师生互动和自主学习的背景下,指望“混文凭”的想法在一些大学里很难成为现实。既然“教育是最好的投资”,读书就不应该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只有经历痛苦的破茧成蝶,大学生才能在就业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即使学业负担加重,大学生也不一定要成为“夜猫子”。

“95后”大学生拥有父辈无法比拟的生活环境与成长条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争上游”,他们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进形形色色的竞赛场。竞争心炽盛、欲望膨胀,害怕失败与挫折,不愿意成为他人眼中的无能者与失败者,让一些大学生承受着巨大压力。

市场以及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带来的机遇和压力,让许多人都存在着一种“身份的焦虑”——每个人获取成功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从而导致人们对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身份焦虑愈演愈烈。

“大学生失眠”除了不规律的作息以外,也隐伏着一些人的痛点与泪点。长期以来,过于重视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忽视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让少数大学生成为疾病的“手下败将”。少数失眠的大学生承受着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带来的伤害与痛苦,他们不仅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也需要更多的关爱与温暖。

面对“大学生失眠”,不能进行蜻蜓点水的“浅阅读”,更不能生硬、冰冷地对大学生进行污名化。大学生只有进行清醒的自我调适,懂得自律与自制,失眠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不让失眠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潜在威胁,也需要学校在寝室文化建设、健康生活方式培育和心理健康工作等方面有所作为。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25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