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河北省沧州市加强文化传承教育

银针绣书韵 学校传非遗

发布时间:2019-01-22 作者:记者 禹跃昆 特约通讯员 刘春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禹跃昆 特约通讯员 刘春来)近日,河北省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书绣工作坊来到省会石家庄,受邀走进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由校长陈连才和市级非遗传承人韩芙华带队参加河北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孩子们气定神闲地坐在绣架前,飞针走线,一个个汉字跃然布上。原本经常在纸上看到的汉字,经丝线细腻纹理的演绎,仿佛有了灵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与会者驻足参观。韩芙华和书绣社团的回雪雯老师向前来参观的学生及家长详细地讲解书绣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四名学生也变身小老师,有模有样地指导小朋友们体验学习书绣。

书绣艺术将书法的刚劲、绘画的典雅、刺绣的细腻巧妙地融为一体。然而了解书绣的人越来越少,能够接触到书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让书绣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2016年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把书绣非遗文化传承人韩芙华老师请到学校,成立了书绣社团。以“写好字、做好人”为教育目标的书法教学是实验二小的特色,在浓厚的书法育人的环境熏陶下,学生学习、接受书绣艺术相对就更容易一些。

书绣社团自成立以来,先后培养了3位书绣老师,48名学生。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书绣,学校连续3年举办了书绣社团体验展,把家长请进来观摩,给书绣社团以外的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就这样,全校1800名学生和家长们都知道和了解了书绣,喜欢书绣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目前,沧州市已有沧州武术、木板大鼓、西河大鼓、哈哈腔、河间歌诗、吴桥杂技等1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1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骅渔鼓、任丘大鼓等89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0余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沧州市教育局注重培育学生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不断挖掘乡土特色,加强文化传承教育,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家乡意识、家国情怀,除了实验二小的书绣之外,吴桥杂技、河间歌诗、沧县西河大鼓、黄骅面花、南皮落子等都已经在沧州的校园里绽放。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22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