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体育课“变脸”大戏如何唱

发布时间:2019-03-02 作者:本报记者 蒋夫尔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从2008年起对体育课进行改革,如今已走过11个年头。这场改革是怎样进行的?改变了些什么?又带来了什么?

当前,在一些学校,体育课存在着缺乏吸引力、授课方式僵化等现象,这些难题如何破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从2008年起对体育课进行改革,经过探索实践,不仅在体育课课程体系设置、授课模式上进行了创新,而且杜绝了“因噎废食”“鸠占鹊巢”现象的发生。“变脸”后,学生们每天的体育时间达到两个小时,比改革前增加了一倍,学生体质检测指标逐年上升。华山中学是如何唱好体育课“变脸”这出大戏的?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以探寻其中的秘密。

    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体系怎样构建?

“以前的体育课,课本上有啥教师就教啥,课表里是啥学生就学啥,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大家都得一刀切地集中在一起上课。”谈起2008年前的体育课,华山中学校长邱成国深有感触地说,“这种体育课内容以填鸭式为主,导致学生的兴趣难以得到激发,从而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

体育课实效性低,带来了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率上升以及学生难以学到体育技能等问题,逼着邱成国不得不做出改革体育课的决定。由此,一出体育课“变脸”大戏在华山中学上演了。

改革第一刀“砍”向了课程体系。“我们意识到,以前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对兴趣与专长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改要求。”邱成国说。

课程体系怎么改?经过深入调研和谋划,华山中学决定构建“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多元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打造体育课程超市。

改革后,华山中学小学一至四年级实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课程体系:小学阶段一周4节体育课,内容是走、跑、跳、投,垒球项目,简单篮球运动,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一年级是乒乓球课,二年级是武术课,三年级是游泳课,四年级是跆拳道课。改革后,每天增加一节体育课。

针对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学生特点,华山中学实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足球+体能训练课程”的课程体系,即每周1节国家体育课程加上2节足球课,体能训练课程内容为走、跑、跳、投、力量训练、灵敏训练、韧性训练、爆发力训练、平衡性训练。

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心不成熟,不能过早加大训练强度。为此,在设计课程时,华山中学以活动课和实践操作课,以班级活动、小竞赛为主。体能训练课程的主要目标放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上。邱成国告诉记者,这样的课程设计,避免了从初一开始就像初三那样为中考成绩而进行高强度训练,避免了体育课功利化现象。

华山中学义务部体育教师马新梅说,改革后,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课时间每天比原来增加了1个多小时,项目丰富了,体育活动多姿多彩,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深受孩子们喜爱。

改革后,华山中学高中阶段体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体系:高一、高二国家课程内容,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网球、体操、健康教育;地方体育课程内容,包括蒙古族传统舞蹈沙吾尔登、维吾尔族传统舞蹈麦西来甫,这两种舞蹈结合了体育与舞蹈特点,欢快奔放,轻松愉悦;校本体育课程内容,包括健身操、啦啦操、花样跳绳、跳大绳等。

华山中学体育教研员牛存青说,高一和高二地方体育课程,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级可自主根据学会的基本动作进行创编,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全员参与性,以增强学生团队凝聚力。

高三体育课,华山中学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特别定制,课程体系以缓解压力、调节心理但又对学生体能要求不放松为出发点。高三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包括体能训练、健康教育专题;校本课程内容,包括体育游戏,如贴烧饼、追逐跑、蹬车轮、障碍跑接力、过足球阵地等;拓展训练内容,包括千人动力圈、激情节拍、“松鼠与大树”、风火轮、口风训练等。

邱成国告诉记者,改革后,华山中学形成了由“国家体育与健康必修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大课间+早操+课间操+春秋季运动会+各类竞赛”等内容组成的体育课程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涵盖面较改革前大幅扩大。新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找准了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方向,告别了以前体育课内容“一刀切”现象。

    体育课教学方式该怎么变?

“改革前,体育课采用大循环套小循环的授课模式,所学项目内容缺乏连续性,断断续续而又短时间重复,前学后忘,实效性不高,学生兴趣不大。”华山中学体育教师张成勇说,“这样的体育课,学校不满意,教师压力大,家长不认可,学生不认同。”

2008年改革后,华山中学告别了体育课僵化的授课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围绕学生运动爱好和兴趣做文章,实行不同年级上不同体育项目的授课模式,以增强吸引力。同时,建起数十个体育社团,并将社团课程化,由专业体育教师负责社团教学,供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心仪的体育社团,以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类小型竞赛活动,为学有专长的学生搭建展示自我体育技能的舞台。而在高中阶段,华山中学则实行体育项目模块选项走班教学模式。

每到开学前,华山中学都要对学生体育兴趣和学力进行调研,并按照健身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高中三个年级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田径、网球、体操、体育游戏、团队辅导、健康教育专题、体能等多个模块内容,供学生选择。高中部11名体育教师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教学模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专业特长。

改革后,华山中学学生的体育课时间达到每天两个小时,比改革前增加了一倍多,远远超过国家规定课时。华山中学将两节体育课安排在一起上,学生练习时间比过去大大延长,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体能课课练”落地实处。

让学生“有兴趣、有技能、有体能”是华山中学体育课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改革后,华山中学体育课实现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把“体能课课练”融入到各项目教学中,课堂的实效性得到提高。

华山中学小学六年级(1)班的黄小芹如今掌握了乒乓球、武术、游泳、跆拳道、足球等体育运动的技能。从最初的不喜欢体育运动到如今热爱体育运动,黄小芹的变化让她的父母格外高兴。“这么多体育项目,我都很喜欢,但我最喜欢足球,以后上初中高中大学都会坚持下去。”黄小芹说。

“能运动,表明学生在能力方面增强了;会运动,表明学生掌握了运动方法;爱运动,表明学生爱上运动这种生活方式,实现了情感自觉。”邱成国说。

    体育课怎样预防运动损伤?

现实中,一些学校往往以“为了学生安全”为名,停上一些强度大或需要体能支撑的体育项目,有的甚至干脆取消了事。邱成国认为,如果体育课变成仅仅让学生蹦蹦跳跳的活动课,无疑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不仅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也是对体育课不负责任。

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在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项目中,出现学生关节扭伤、韧带拉伤等运动损伤情况,属正常现象,无法完全避免,这是体育的特点和属性决定的。

“虽然对抗性强的项目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但不能因此就不开设这些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在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提高方面必不可少,而且无法替代。”邱成国说,“对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所要做的应该是想办法最大限度避免发生运动损伤,并将其降到最低。”

为此,华山中学规定体育教师都必须做到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规范上体育课:首先从动作合理性上进行防范,每堂体育课开始前,都要进行相应的安全防护教育;其次,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严格按照动作完成顺序;再其次,在比较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动作环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示、帮助,科学合理应用帮助保护措施,依靠科学方法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发生;最后,学生在体验时,从容易的做起,然后慢慢增加难度,从而把运动损伤降到最低。同时,上课前,体育教师必须准备好相关应急药品,遇到运动损伤发生,及时处置,严重的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不可否认,这些体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学生受到运动损伤的情况。那么,一旦出现学生运动损伤情况,又该如何处置呢?

记者了解到,华山中学建立了完善的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工作预案:体育教师都经过专门培训,一旦遇到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立即进行处置;学校与最近的医院建立了绿色通道,受伤学生可在第一时间送医院救治;完善了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体系。这一系列措施和预案,确保把学生的运动损伤降到最低。

近年来,因体育课孩子受伤,学校被家长告上法庭的事偶有发生。家长这一关,华山中学又是如何过的呢?

邱成国告诉记者,每学期开学之际,学校都要就体育课对家长进行多场专门培训,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孩子体育课上偶然遇到的运动损伤等。同时,学校将制定的体育课应急预案详细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体育教师规范上课,以及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知识教育和培训的过程。

“儿子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接触足球,如今是学校足球社团的积极分子。”华山中学高二学生胡浩宇的母亲刘晓丽说,“足球运动对抗性强,孩子也受过肌肉拉伤这样的运动伤,但都经过科学的治疗,很快就好了。孩子过去身体很弱,自从体育课改革后,孩子的身体越来越健壮,对此我十分高兴。”

改革后,华山中学对抗性强的体操、足球、篮球等技巧性和对抗性比较强的项目,并没有在体育课上消失,反而开得如火如荼。每年春季以对抗性强的球类为主的学生运动会,竟然长达两个月,而以田径为主的秋季运动会上,高强度、对抗性的项目比比皆是。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削减强度大的项目,而是要把过去丢掉的一些项目,逐步捡回来,因为这些项目在培养孩子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培育体育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邱成国说。

在华山中学,目前还没有发生过家长因为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受伤找学校麻烦,也没有学生因受一次伤之后就不再参加体育活动现象发生。

    如何确保体育课不被挤占?

说起体育课被挤占现象,恐怕不少体育课教师都有切身感受。这种现象不仅在一些学校长期存在,而且还成了一大顽疾。

“改革前,体育课时间成了一些家长会见孩子、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学生布置班级文化墙的时间。”张成勇说,“因为在大家的意识里,少上一两节体育课无所谓。”

体育课被鸠占鹊巢的尴尬,让华山中学的体育教师们开始反思。张成勇认为,之所以会被挤占,是因为体育课的育人功能和价值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从而使其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的一门课。特别是到了各类考试前,体育课往往要给其他学科让路。但在华山中学,却不存在这一问题。

“体育课被挤占,在我们学校是不可能的。”牛存青说,“自从2008年改革后,体育课被挤占现象一直是零。”

如何做到体育课不被挤占呢?

“防止体育课被挤占,我们经历了从‘不敢挤占’到‘不愿挤占’的过程。”华山中学副校长闫建明说,要做到“不敢挤占”,首先要让体育课教师懂得捍卫学科地位,不断学习,开设出适合学生发展、学生喜欢、有意义的体育课程。改革后,艺术和体育教师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其次出台规定,将挤占体育课的行为定性为重大教学事故,进行严肃处理,不仅问责挤占课的教师,同时追责被挤占课的体育教师。实行选课走班制后,一堂体育课上学生来自不同班级,这和行政班有了很大不同,想挤占体育课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闫建明告诉记者,改革后,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以及实效性大幅提高,体育课价值充分显现,使得非体育课教师也逐渐意识到体育课对学生的重要性和特殊价值所在,主观上转变了想挤占体育课的想法。

从“不敢挤占”到“不愿挤占”,教师观念转变了,变成了一种自觉。如今,即便没有处罚措施,也没有教师想要挤占体育课了,大家形成了共识——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在华山中学,高三体育课一直开到高考前,而不是被高考科目挤占。

体育课改革后,华山中学学生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呈连年上升趋势,并没有因为增加体育课时间、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而下降。历经11年的体育课改革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体育课不仅不会影响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反而起到了帮助与催化剂作用,体育课和学生的成绩是正相关关系,而不是一些人错误认为的体育课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下降。

不仅如此,改革后,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学生多了,上网打游戏的学生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指标逐年大幅提升,检测合格率连续多年超过95%,已连续两年在检测中位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名。

“变脸”后的体育课,使华山中学学生毕业时收获满满:一是每个学生毕业时,都掌握了2—3项运动技能,实现了“有兴趣、有技能、有体能”目标;二是培养起了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为以后的生活工作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三是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大幅提升,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大大增强。

“这些收获无疑会为学生终身学习、运动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真正体现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邱成国说。

■专家点评

以勇气和智慧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吴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自2008年以来,围绕学校体育工作,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推出系列举措,持续不断实践,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干出了新样态,闯出了新路径,创出了新理念,不仅创建了一种学校体育新模式,更为全国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成功案例。分析、思考华山中学学校体育改革11年历程,可以得出几点值得肯定的重要启示。

首先,体育课程需要系统规划,体育课需要用心设计。一个时期以来,本来应该受到学生欢迎的体育课,变得面目可憎,“爱体育,不爱体育课”现象普遍存在。华山中学从“占领”主场地入手,迈出校园体育改革的第一步。他们一是立足学校实际,系统设计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体育课程体系,融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要求,以多元化的课程体系适合地域及学校的特点;二是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小学突出基础性、趣味性,初中突出成长性,满足兴趣和专项要求,高中突出选择性、主动性,专门为高三年级“定制”课程,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期望,也极大激发了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体育课面貌焕然一新。体育课受不受欢迎,关键在于体育课是不是经过精心设计,体育教师是不是用心。

其次,作为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其界限是可以被打破的,整合校园的全部资源,精准化、科学化实施体育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成为可能。华山中学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体育课模块教学、学生选课走班教学。同时,该校整合课时,拓宽了体育课程的边界,增强了体育课程的适应性。从表面上看,仅仅是体育课组织形式、时间安排等的改变,其实,这种改变的背后,依托的是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和对体育教师的尊重。这种形式的持续和巩固,一是要优先安排体育课,且至少要年级排课,这意味着要动所有课程的“奶酪”;二是需要有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来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自主选课,模块教学,走班上课,不是华山中学的创新,在华山中学也仅仅在高中阶段进行探索,但是,能够打破原来的做法,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再其次,学生安全问题、运动损伤防护,不能仅仅被动“防御”,敢于亮剑、主动出击、敢于承担责任才是积极的应对之道,其结果也往往事半功倍。毋庸置疑,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学校领导、体育教师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要有责任担当,这是职业风险,更是职业要求。华山中学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安全培训,建立完备的运动伤害处置预案,完善了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体系,更值得倡导的是,他们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机制。当然,学校的努力、学校的举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学生安全保护的顶层设计,推出更适应学校需要的救助办法,如校方无责险、学生运动伤害基金等等,构建更加完备的防护体系,以解各方的后顾之忧。

最后,杜绝体育课、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现象,要靠制度,靠改变理念。体育课、课间操、风雨天体育活动被挤占、被取消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有些地方甚至习以为常。为改变这种现象,华山中学一是制度前置,将挤占体育课的行为定性为“重大教学事故”,二是实施体育课选课走班制度,令挤占体育课者无从下手。这种对挤占体育课“零容忍”“底线思维”的决断,依托的是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信念,是对体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的科学把握。

改革需要勇气,但改革更要关注实效。我们看到,华山中学学校体育11年改革,成效显著:学生体质健康持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不仅没有影响中考、高考成绩,反而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而这些,正是学校体育的初衷。

(作者系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02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