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江山无限景 都聚一亭中

发布时间:2019-03-01 作者:殷陆君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有亭多。

东有欲晓亭,南有赏雨茅屋,西有六合亭,北有远望亭。掠燕湖上湖心亭,湖东静观亭,湖西有恒亭,湖南秋月亭,湖北后山上有敷山亭。即便竹林深处的停留湖边,亦有听雨轩,更有清风亭高倚,静静地俯视着一汪绿水,和两只黑天鹅一道守候着书屋。

此处为何多亭?大有地处京北,西邻颐和园,南接圆明园,史载乾隆帝在此歇脚,大有庄始得其名。古人建房子是有学问的,亭台楼阁、家居院落,常循营造法式,须与自然地理相匹配,还得与人文环境相应和。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有被确定为中央党校所在地,我看过规划图和现有格局,并无大的变化,中轴线明显,对称意盎然。戴念慈精心设计学校格局之时,想必已有吻合当地山川形胜、适乎人文地理之意。此地远有香山、玉泉山、万寿山,近有昆明湖和五园,读书人胸怀天下,身边少不了头顶一轮明月,脚下一湖乾坤。建设者筑后山、扩池塘、疏小溪、浚河源,但是地盘毕竟有限,如何增加纵深感和层次美,唯有依山筑亭阁,在这隔而未隔、似隔非隔间显现气象万千;沿水修廊桥,在这界而未界、似界非界间展示风物丰美,所谓由浅入深自然开阔,高低错落妙造境界。党校自有学校范儿,院落方方正正,名师出高徒,小亭辅大楼,阴晴皆抚悦,大小总相宜。

大有看亭,风景别有韵味。我喜欢拿一本经典坐在夏天的赏雨茅屋,读累了,放眼四顾,看着芦苇渐起,绿荷漂荡水面,小鱼抢食,蝌蚪游动,回味清晨多彩一池,黄昏蛙声一片。秋天的六合亭美得让人陶醉,如镜的湖面荡漾着倒影,一棵白蜡树环抱着亭子伸向湖心,虬枝苍劲衬托金叶更加透亮,碧波里似乎能看到水底,但又看不太清,像蒙了层薄薄的绸缎,脚边落叶一地金黄延伸向远方。这座亭是有故事的,两层六柱环抱,三层斗拱飞檐,两层回廓彩绘精美,据说是隔壁园中移来,垂挂对联气象非凡,白石老人篆书“诗意夜深无厌苦,画名年老不嫌低”让人浮想联翩。静观亭独占掠燕湖东南一角,天上春燕双飞,湖边桃花半露,大路木槿吐绿,小道迎春缀黄。如果天公作美,同学们喜欢漫步春天的湖边,细数着柳树一天天绿了,眼看着小天鹅和小鸭子争相展翅起飞,搅动一湖风生水起。湖心亭上高挂对联“朗月照人如鉴临水,时雨润物自叶留根”,滋润着求学者的感恩之心;“天高地迥襟怀豁,岳峙渊渟气象恬”,抒发着读书人的家国情怀。13位参加过“一大”的探索者伫立亭侧,静静地看着这一方山水,提醒来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本来、方有未来。撑向历史深处的乌篷船,让我们每个人来到这里头脑更加清醒。

大有读亭,意趣扑面。东有朴素茅屋,南有六合雅致,西有清风徐来,北有远望爽气。如果认真细察,就会发现,大有之亭,东西风格迥然不同,西部多为传统建筑,如六合等为别处古建筑移来,红柱绿琉璃、飞檐连斗拱,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向我们展示着传统文化的优雅风韵;东部多为新修自建,体现着简约务实的革命气象。在树木萧疏的冬天,更能看出自建亭的共同特征:设计简洁,色彩稳重,材料朴素。别有意趣的是赏雨茅屋的四柱,没有雕琢也没有漆饰的实木质地更显天然之象;青色的砖瓦一层压着一层,与灰色的檐脊折出小角度,颇有古朴之意。清风亭,建在石头之上,连着竹林蹊径,嵌在书屋一角,木廓石座,读书意味,相映成趣。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

古人建亭,初为官员的驿站。交通不便,旅途劳顿,适当休息,以备远行。官员的箱子,几层放衣服,几层放书籍,这是标准行李。天地间有亭,是人生漫步的风景,也是读书安心之所在。今日党校多亭,或许暗合此意。长时间工作,劳逸须结合。基层热运行,更需冷思考。党校就是这一方好驿站,小亭更是学习的好去处。

我经常在亭间看到同学读书,或“啃”马列,或学科技,或读外语,或看管理。虽然都有相当年纪、一定文化,但是在党校的大课堂,在干部的大摇篮,我们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每个人都需要谦虚低头、发愤学习。领导干部实践工作久了,到党校的亭子来坐一坐,知识学一学,理论补补课。党校是休息室更是加油站,大有亭是调适处更是充电站。

我曾站在远望亭上阅读附近风物,此地名为大有,为丰收之谓,乾隆赐名意在祈福。初地引人徐入胜,好山一望始开怀。城北上风上水,青山绿水绕城,自然是京人最好去处。但是三百年来,封建王朝波澜曲折,相邻的圆明园断壁残垣,记录着岁月沧桑;石碑古墙,刻画着历史兴衰。党校修筑在此处,是否有提醒后来者警示之意,不得而知。执政者不能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能不经常提醒自己:政者,兴于勤奋,息于懈怠,进于革新,失于保守。

大有看亭,看建筑读地理,观风物气象,知晓设计精神。大有读亭,读沧桑研钩沉,品历史之味,了解人物故事。站在亭中,阅读党校,近看园林,远看建筑,字是门头书是屋,亭是风景联是魂。

大有常登亭,人生长境界。

(作者系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01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