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教师找到从教的幸福

发布时间:2019-03-12 作者:中国教师报记者 康丽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让教师找到从教的幸福感、满足感、荣誉感?

3月5日晚上,“两会E政录”特邀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就此接受专访。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真的走进教师职业,挖掘其内在魅力,教师会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

教师的生命状态就是最好的课程,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招一式就是最好的课程,教师要让自己的生命状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

尊师重教的氛围前所未有

记者: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一条就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些文件能让教师收获哪些红利?

朱永新:这些文件刚刚颁布,绝大部分还没有完全变成具体的政策,所以我觉得政策效应的显现还有一个过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教师工资待遇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对教师队伍建设可能还会有一些具体的、新的措施,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比如教师培养的问题,师范教育体系再造的问题,师范教育课程改造的问题,教师培养流程方法的问题,教师进修培训的问题,教师薪酬的问题。接下来,还有许多配套的具体工作方案要进一步推进。

刘希娅:两个文件的颁布让一线教师很振奋,《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2018年中央深改组研究的第一份文件,这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句话——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我们把这些举措理解为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体现。

这一年来,全国教育大会、重庆市教育大会、九龙坡区教育大会的召开,都让我们具体感受到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尊师重教的氛围也前所未有,我们第一次听到市委领导、区委领导讲教师队伍如何发展,这是非常好的舆论氛围、社会氛围。政策落地还需要很长的路,也期待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尽快地回应总书记对教育尤其对教师的这份期待。

破解编制难题需创新思维

记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到,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教师短缺问题通常与编制问题联系在一起,您二位对此怎么看?

朱永新:教师编制问题是个老问题,但是我觉得可以在解决编制思路上有所突破。

大家要看到,编制在原则上是不再增加的,因此在现有的框架内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难度非常之大,特别是幼儿教师,还有中小学教师。首先,我们的编制在定编时就定得偏紧;其次,编制管理还是沿用过去“大班额”时代的做法,不太适合今后的小班化、个性化教学。所以我个人的意见当然是争取编制,但是不妨跳出编制来思考教师队伍建设。

我提出两个方面的解决思路:第一,用同工同酬的办法解决教师编制问题。编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体系,这个问题如果能解决,再加上落实退休以后的待遇,解决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这样聘用教师与在编教师没有任何差别,编制问题就不是很突出了。现在的问题是,在编教师与聘用教师的收入差距很大,有时钱的问题比人的问题、编制的问题更关键。第二,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购买公共服务的时代。也就是说,未来的教师一部分是编制内的,一部分则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来解决。现在我已经看到一些公司在为学校提供课程,未来还会有更多课程公司,比如数学公司、语文公司等,没准质量不比学校的老师差。所以,我觉得要突破编制,用创新的思维去破解,当然我们的部门也要提供更宽松合理、更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编制体系,这个并不矛盾。如果考虑到教师培训、“二孩”政策、教师生育这些因素,我们现在的教师缺的不是一点点,光用编制来解决难度非常大。

刘希娅:我也非常赞成这个观点,教师的增量不一定要在编制内解决,完全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简政放权,让学校真正招他自己想要的人,还可以让不优秀、不合格的教师合理化地走出教育行业,这恰恰是一个机制创新的过程,可能会带给学校更好的队伍活力,给学校更多的用人自主权。

同时,这样也可以对教师的存量进行清理优化。在我的调研中,一些地方总体不缺编,但其实许多学校都缺编,这是一种结构性缺编,一方面是学科性缺编,一方面是一些行政机关抽调教师,导致教师“在编不在岗”,这种情况很普遍。

从重负下解放出来教师才有活力

记者:让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是我们的目标,但现在也有教师反映负担比较重,在您二位看来,什么样的负担是教师不应该承担的?

朱永新:今年两会我专门写了一个提案,就是要减轻教师的非教学性负担。去年我还提过一个保障教师休息权的提案。

负担的第一种是许多非教学和非教育的任务,第二种是各种各样的考试评估检查,第三种跟教育有一点点的关系,现在许多教师对学生承担着无限责任。这让教师没有时间成长备课研修,甚至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我觉得这对教师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刘希娅:这个话题应该是近两年教育系统内部非常热的话题,近一两年,一些教师跳槽辞职,有人认为是待遇不高,但也可能是基于过重的负荷。教师要有活力,首先得把他从重负之下解放出来。

朱永新:教师的精神负担问题,应该引起特别关注。一些学校对教师的排名,成为教师的紧箍咒,让教师非常焦虑,自己班上的孩子成绩掉下来一点,自己教的学科稍微差一些,他都很紧张,这的确是要关注的。

刘希娅:是的,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评价亟须跟上,我们很多的评价还是以简单的分数和升学率为准,甚至有些地区的教育业绩报告里面只看有多少人考上了重点大学,而没有科学地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评价教师,所以教师会在夹缝中感觉到很为难。

还有,我们的舆论应该多宣传正面的案例。经常听到同行们说,教育界这样的感人事迹比比皆是,就是很少有人报道。许多人还有一种看法,就是教师做到什么程度都是应该的。

读懂教育找到职业幸福感尊严感

记者:提起减负,我们还会想到另外一个词——增效,此消彼长,我们应该在哪些层面提高效率,让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增强教师从教的幸福感、荣誉感?

朱永新: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新教育实验从发起到现在19年的历程中,我们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工作的强度并不亚于其他教师,但他们不觉得是负担,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职业的尊严,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发现了教育存在的魅力。当一个人沉迷于一件事情,对这件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时,那就不是压力。所以最关键的是让教师找到自己职业的幸福感、尊严感。

新教育提出了“职业认同+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体系,职业认同即教师应该了解教育是做什么的,教育的意义、独特的价值,真正走进教育这个神奇的世界,会发现人是那么美好的存在,教育是那么幸福的事情,教师会找到教育的意义,寻找自己人生的榜样。

专业发展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通过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通过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通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所以教师不会感觉到这是负担。新教育的许多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写作、记录成长的故事。所以,不在于工作时间多长,而在于能不能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刘希娅:我们有大量的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教师利用节假日研发课程、研究孩子,平常放学后也会有好多教师自发留下来,大家沉溺其中,从脱胎换骨的变化里感觉到自我拔节的声音,同时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在和同行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到专业研究对自己的改变,他会有价值感,并乐此不疲。

由此我想到,整个社会要树立一种风尚,不要光看到一些负面新闻,要看到那么多学校、教师优秀的经验,无论师德师风还是教育方法都可以带给大家启示,让全社会去认可他,让全社会去尊崇他。有时候,这样一份认可远远比一份奖金重要持久。

同时,还要给教师更多培训的机会,当教师的视野、格局到达一个高度的时候,他会觉得内心充盈,生活很有滋味,从事教育也会生动多姿,教出来的孩子才会灵动,有创造力。

朱永新:一些教师不被尊重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专业性不够。例如医生这个职业,没有人敢不学医就拿着手术刀去给病人开刀。教师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世界上有哪个职业面对的对象如此复杂、充满不确定性,而且每天都在变化之中?人是最复杂的个体,作为教师如果不懂得人,不懂得儿童的心理,不懂得人成长的规律,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但是仅仅懂得人还不够,人是怎么学习的,人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人的大脑是怎么加工信息的,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异,这需要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没有任何一个职业需要有如此丰富全面专业的知识体系,只有作为专业性的教师掌握了这样专业性的体系,才能够真正地明白教育。

所以我们提倡专业阅读,因为人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就在最主要的教育经典里。同时我们特别强调教育写作,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不善于思考的教师就像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现在人工智能教师在向我们走来,优秀教师更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成长。教师的专业性非常重要,但我们现在一些师范教育培养体系,其实并没有根据教师成长的规律来设计教师培养流程。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改造教师培养体系,真正按照教师成长规律来重新塑造教师。

教育带给教师不可替代的生命意义

记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身上也承担着许多责任与期待,由此说到教师专业成长这个问题,我想当教师成就了自我,也就有了自己的幸福人生。二位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朱永新:教师专业成长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职业认同,“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过去比较注重的是给教师知识技能,其实给教师真正的责任感、价值感比知识技能还重要。真正帮助教师重新理解教育,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这是第一位的。第二是专业发展,即“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我们称之为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这是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一位教师如果能把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就有了成长的双翼,就能够飞得更高。

刘希娅:我想与教育同行们分享三点感受。第一,坚定信仰,坚定信心。无论我们的教育、教师现在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还有多少坎坷去面对,我觉得都要坚定信仰、坚定信心。教育是改变社会最系统、最深刻的路径。第二,广涉猎,多角度,用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格局充实完善自己,让科学性去诠释、支撑教师的专业性。现在我们要深学教育学、脑科学、心理学的理论,要有更广阔的视野,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来支撑诠释我们的专业性,赢得社会更好的尊重。第三,活出我们自己的人生精彩。我曾经给许多教师讲过,你的生命状态就是最好的课程,你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招一式就是最好的课程,教师要让自己的生命状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让教师文化成为教育文化的代表,让教育文化成为国家民族文化的代表。

朱永新:我当时在大学做老师的时候,我的学生都是师范生,我给他们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挖掘教师职业内在的魅力。许多人做教师会有倦怠感,但我们也要看到教师好的一面,比如说教师的孩子成才比例最高,再比如说教师有那么多的学生,人缘是最丰沛的,所以真的走进教师职业,挖掘其内在魅力,教师会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刘希娅:挖掘教师职业带给我们人生的潜在价值、与众不同的价值,这也会让我们更有满足感。内心的平和充实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力量,还是一种幸福。孩子们的纯真带给了教师生命的纯净,孩子们的多样性让我们的生命富有挑战性,孩子们的成长给我们的生命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即影响。世界上没有哪一份事业能够像我们这样,通过影响孩子去影响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世界的方向和未来。所以,让我们一起享受这样一份事业,在这样一份事业中,去尽享因为孩子、因为教育带给我们的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的生命意义所在。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12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