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资源共享 人才共育

——集群教育治理创新与学生区域性发展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9-03-13 作者:管杰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巡礼①

编者按: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经过严格评审,最终确定了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课程周刊将从获奖成果中选取部分实践性强、具有较强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进行报道,力求让获奖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发展。

2010年5月,在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和方庄办事处主导下,覆盖北京市第一个大型商业住宅区——方庄、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为龙头、由27家教育机构组成的方庄教育集群成立(现已扩大到46家)。方庄教育集群是方庄教育人自发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旨在探索解决区域教育资源结构性匹配不合理导致的资源短缺与闲置并存的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区域内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增强老百姓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际获得感。

盘活存量资源,推进集群内教育资源共享

集群首先成立了由区教委、办事处、成员校、社区代表组成的管理协调中心,在摸清集群存量资源、成员资源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出以共享为基础的资源匹配机制,创建了集群的云平台、教师培训基地、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教师科研中心、家长培训中心等集群组织,通过对这些组织进行调试匹配,盘活已有资源,实现了集群存量资源的共享。

在人力资源共享方面,北京十八中的京剧专任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新音乐教师、东铁匠营一中的跆拳道教练、左安门中学的围棋教练等都实现了集群内的共享。集群内教师可以跨校交叉教学,学生也可以在职业学校、普通学校间“走校上课”。

在物质资源共享方面,以北京十八中的音乐厅为例,过去只限本校使用,现在面向集群开放,年使用200场次以上,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为成员单位节省租金近千万元。

在课程资源共享方面,集群教师把自己的精品教学课件、课堂录像、优秀作业设计等上传到集群云平台,集群学生登录平台即可使用。目前,平台已积累了4万余节微课及匹配不同版本教材的视频课程,供师生观看。

创建集群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特长可持续发展

在现有资源盘活共享基础上,集群突破学校边界、学科界限,打破学段壁垒,利用成员单位原有的特色优质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出区域课程体系,促进了有学校特色的学段衔接。

目前,集群课程体系由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纵横融通的三大类课程组成。横向贯通的集群课程包括美育课程、科技课程、社团课程等。集群突破校际边界,强强联合,开发出了“新音乐教育”、纸艺服装、国画书法等50多门集群美育课程,每年惠及3000多名学生,占集群学生总数的41.10%。

——以北京十八中的金鹏科技团成员为骨干,采取联动模式,滚动发展,以集群科技节为龙头,以科学课程为核心,开发出了小卫星、航模、机器人等30多门集群科技课程,2/3的集群学生参与其中。

——整合集群成员校的特色校本社团课程,跨校协同开发出了系列集群社团课程。目前,集群拥有社团223个,覆盖了集群83.19%的学生。

纵向衔接的集群课程包括伦理课程、体育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等。集群打破年级界限,以集群种子项目——东铁匠营二小的微党课、芳星园中学的美德工程为重点,整合传统德育课程,开发出了30多门集群伦理课程。

集群推进跨学段体育课程开发,形成了10多门多学段衔接的体育特色课程,其中足球、围棋、桥牌已成为品牌课程。足球课程覆盖了集群7所幼儿园、10所小学和5所中学,3个集群成员校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

集群以“永定河传说”“卢沟桥传说”等5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探索丰台”系列课程、“中华传统文化”等小初学段的衔接课程。

纵横融通的集群课程包括职业教育课程、人生规划体验课程、绿色生活课程、书院文化课程、一体化科学课程等,充分发挥集群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采取签订合作协议的弹性合作机制,开发出集群职业教育课程50多门,53%的集群学生在假期中选修了这些课程。

集群整合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开发出人生规划体验课程,54.79%的集群学生选修了“名家大师”职业理想教育课程。

在北京养生文化学会指导下,集群开展“以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实现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验,运用中医时令养生手段,指导学生调理日常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和学习等行为,使他们的生活顺应自然规律,促进了身心健康、道德完善和智力发展。

方庄地区是北京第一个大型商业住宅区,聚集了一批文化名流、外交官和体育人才等。集群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邀请他们指导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指导师生开展文化研究,形成了书院文化课程。

集群还组织成员校的小学科学教师和初、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联合开发出一体化的科学课程。

拓宽多学段出口,创新优化育人模式

集群通过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学段衔接、教育融合,推进育人模式结构不断完善,通过打通各学段学生出口,拓宽学生区域性发展通道,使集群学生能够享受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使区域教育结构由金字塔式向圆柱式渐变,努力建构教育的丛林生态系统。

首先是做大做强集群龙头学校,大力推进集群龙头校集团化发展,以集团化推动集群发展。目前,北京十八中教育集团由5个校区组成,构建起十二年一贯制的办学格局。

其次,大力推进学段有效衔接。集群积极推进幼小、小初、初高衔接,打通学生集群内直升通道。集群还积极与大学衔接,龙头校十八中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3所高校的生源基地校。

再其次,积极探索多相性衔接。集群实施普职融通办学,拓宽了学生成长通道。集群大力拓展音乐、美术、体育等特长生的升学通道,积极发展国际教育,逐步打通了国外留学的通道。如学校足球队员,可以选择去国内外的专业俱乐部,也可以选择去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更可以参加普通高考。

构建集群治理体系,推进学习型和谐社区建设

随着集群建设不断深化,集群实现了由协调管理向共同治理的转变。

首先是建立了多元主体理性参与的制度机制。集群成员校法人代表、教师、家长、学生、社区和政府等方面代表组成了集群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集群理事会、监事会,确认集群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这些机构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平衡了多元主体利益关系,提高了集群治理效能,形成了多元主体理性参与机制,使社区居民能够参与集群治理,共享集群资源,切实成为集群的参与者、获益者,从而推动集群教育的社区化进程,探索出一条社区协同共建“人民满意教育”的路径。

同时,集群云平台、讲坛、论坛向社区开放,还面向社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休闲健身娱乐活动,服务于学习型和谐社区建设。

其次是不断完善开放性的发展机制。集群积极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优质项目。如中国最大围棋培训机构——葛(玉宏)聂(卫平)道场与十八中左安门校区(原左安门中学)合作,为中国棋院输送了40多位棋手,共计培养了104名专业棋手。目前,集群围棋教育覆盖了11个成员校,并成为欧洲围棋联盟中国培训基地。

利用偏好机制,推进对外开放。集群凭借学生共同爱好,推进集群对全市乃至全国开放。如足球教育,全市8个区110多所中小学2000多名学生在集群国安金冠足球俱乐部谢朝阳教练团队指导下训练。集群还积极推动与港澳台及海外的集群、社群、联盟合作。

再其次是形成群集智慧的发展机制。集群云平台通过课程、师训、家长、慕课、社会实践、预约场地等板块,推进信息共享、资源共建,形成一个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资源生态系统。集群还注重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促使集群师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

同时,在国培、市培、区培和校培的基础上,集群精准把握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积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自组织”的建立,构建了层次化、结构化的集群教师专业发展体系。采取分层培训,同侪互助,项目驱动,举办家长工作坊、祖辈讲堂等措施,形成家长、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区域教育合力。

方庄教育集群作为丛林式区域教育生态系统,在不断推进课程体系升级过程中,创新了区域教育治理模式,实现了区域教育内涵升华,推动了育人模式转型,推进了学习型和谐、智慧社区建设,实现了集群内教育共通、共识、共治、共享、共赢,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十八中校长。本成果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13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