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呼唤劳动课重返课表

发布时间:2019-03-13 作者:李慧 来源:中国教育报

老舍在《养花》一文中写道:“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老舍的这句话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为人做事的真理。毋庸置疑,在现实中,劳动教育没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发现,现在的中小学“课表”上,劳动与技术课已经不复存在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劳动教育弱化,有些学校虽根据课改要求,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但其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质量不高,有的有名无实,有的甚或直接就没有开展,劳动教育被边缘化;二是家庭教育软化,由于“学而不考”,很多家长只管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的劳动,致使孩子对劳动没有情感和责任,因此很难培养起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能力;三是社会劳动教育淡化,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学生走出校园的机会少了,学生的社会劳动观念更无从谈起。

在笔者参加的一次省级初中劳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一位专家在讲授《初中劳动课评价体系》时,就劳动与技术课的重要与否,列举了三种生活现象:

现象一: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外出游玩,轮胎突然爆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怎么办?打电话联系修理店还是自己动手换胎?

现象二:堵车已成为“城市病”,车与车之间相互“接吻”的事也时有发生,假如你的车被“接吻”了,你去叫别人来处理还是自行处理?

现象三:在“家用电器”时代,家电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电视出现了“雪花”,插座烧坏了,你自己会维修吗?

这三个平平常常的生活现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学会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劳动与技术课就是教学生学会生活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劳动与技术课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素质教育并非等于搞活动,也并非只针对于个别的特长学生,素质教育的本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教育,而劳动与技术课正是实现这种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要把劳动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课程,落实到教育教学行动上。作为培养劳动观念、增强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光荣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更好地服务社会积蓄能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13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