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协同所产生的教育智慧

发布时间:2019-04-04 作者:王晓红 来源:中国教育报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路径与方法,让思政课越来越有魅力,更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协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路径。

协同主要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联系,各种事物、各个要素只有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才能发挥整体性功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从教育主体角度来看,课堂、学校、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发挥协同效应。思政课虽然是落实思政工作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是思政工作并非思政课教师的独角戏,而是要与学校和社会组织举办的其他学习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融合起来,使它们形成教育的合力,产生互补和协同效应。要注意把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通过合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从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从教学主阵地来看,要注重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的协同发力,努力探索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创新机制,使它们积极发挥协同效应,同向同行。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协同创新教学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显性课堂(即思政课堂)和隐性课堂(即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把思政教育贯彻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思政教育的立体育人模式,对于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与针对性,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

就显性课堂而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朝着“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去做。另一方面,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针对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及期待,探究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民族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坚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就隐性课堂而言,一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各种教学方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专业教育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筛选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与专业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关联,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实现思政工作的非预期性、潜在性、不易觉察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要鼓励各级各类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积极发挥教学名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这些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学名师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条件和保障来看,办好思政课需要各级党委、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要办好思政课,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一方面,“齐抓共管”指各级党政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齐心协力、同抓共管、共同担当意识,同时要共同研究建立相关体制和机制,明确职责、各司其职,确保思政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保障思政课越办越好。另一方面,各级党委、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还体现在,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这有利于学生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了解国情、社情、党情和民情,有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学生坚定理想和信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该文为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成果)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04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