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作业中藏着预防少儿近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秘密”

中小学作业改革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9-04-04 作者:李支其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一名初中生网购“写字机器人”帮自己完成作业的报道,引起广泛争论。“作业焦虑综合征”近来曾一度成为刷屏的新闻话题。大家不禁在想,学生和家长对作业为什么有那么多焦虑?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课内外作业负担普遍繁重,由于用眼过度等因素,我国儿童近视率居高不下。为了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等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学生和家长的作业焦虑感,维护中小学生的眼健康,当务之急要对中小学生的作业加强管理。

中小学生作业是为了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由教师布置并要求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业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讲,作业是教师围绕既定教育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学习设计,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延续和有益补充。随着学生作业负担加重,儿童视力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对学生作业进行优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要从全面发展的育人角度出发,树立新的作业观。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学记》还作了许多比喻,论证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业长进和身心健康的价值。20世纪世界教育史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作业观,一种是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主的传统作业观,认为作业是文本性的,阅读和书写是其主要形式;另一种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主的活动作业观,认为作业是活动性的,活动参与和生活体验是其主要形式。当然,两种作业观各有利弊。

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倡导学生活动参与、合作探究、情感体验,构建多元化学习方式的作业观。

如今,教师要用发展性眼光审视学生的眼健康和未来发展,赋予作业新内涵。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之前,要将学生的眼健康、情感体验作为第一因素加以考虑,要准确把握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习,更要关注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否实现个性发展、塑造创造精神,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基于儿童立场关注学生个体性差异,加强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与研究,实施个性化的分层作业布置,尽量追求作业的少而精,改“疯狂用眼型”作业为“精准打击型”作业。同时,教师要积极探索作业类型创新,提倡作业设计有探究性,学生作业有选择性,作业过程凸显自主性。在平时多穿插一些富有体验性、活动性和趣味性的“外向型”作业,形成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作业创意的作业体系。比如在学习认识“圆角分”人民币后,可以让小学生在家玩兑换游戏,或到超市、商店参加定额购物体验;认识立体图形后,可以让学生画出家里物品的立体图形。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指导,让学生做有价值的智慧型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学习的价值,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活动历程。比如在教完《看云识天气》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初中生根据所学观察并推断出近三天的天气情况等。

其次,对作业进行优化管理,维护眼健康,制度建设是前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实施作业“减负提质”优化管理,必须系统改革、协同创新,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管理理念。

教育行政部门要体现新的育人思想,就要把作业管理作为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重要抓手,建设作业管理制度,鼓励学校进行探索创新,推行作业管理改革,完善作业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加强作业研究培训与指导,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实现作业优化管理变革。

中小学应充分认识到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庸品,而是教书育人的延续和重要载体。它是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社会化、发展学生个性的生命成长过程。它体现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要把发展学生作为最高的教育价值,让教师认识到作业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与布置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重视作业管理制度建设,将教师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和作业评价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对教师布置作业情况的考核,大力提倡作业设计、批改、评价全面创新。

当然,中小学要引导教师努力转变育人观,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坚决杜绝教师过度要求家长参与学生作业的完成与批改。鼓励教师针对作业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尽量避免出现“偏、难、重复低效”及整齐划一的现象发生。鼓励教师多布置画“学科知识树”“思维导图”等思考梳理型作业,学生自留作业、自选作业、同层互留作业等成为作业新常态。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学生作业进行统计分析,让学生作业过程有意义、有趣,增值、高效。

再其次,对作业进行优化管理,维护眼健康,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形成防控共同体。很多家长在育儿思想上功利主义占上风,甚至走向了畸形。我们要营造一种不以孩子学习为中心的家庭文化,与孩子共建自由平等、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态环境。

当然,“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要多方协作、齐抓共管。学校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明确家长的责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引导家长走出“应试”圈子,关心孩子的生命与生活,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要通过社会宣传、家长学校等形式,实现家校对作业的协同管理,共建有效作业管理网络,发挥作业的教育性。家校合力倡导健康绿色的学习、生活方式,加强作业总量控制,推行班级作业统筹安排制,避免教师作业布置各自为政及“绑架”家长,也避免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家校合力注重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建设,家校联动推行游学等综合实践活动。同时,正确发挥家长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支持与鼓励作用,让作业成为学生完成教育目标、实现自我教育、享受亲情生活的重要源泉。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教育研究中心,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础教育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研究”[SGH18H385]成果)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04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