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少儿读物焉能粗制滥造

发布时间:2019-04-10 作者:杜学峰 来源:中国教育报

节假日是青少年阅读的黄金期。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北京的胡先生给读小学的女儿买了本外国文学名著。不料阅读后,女儿多次反映,这本书篇章跳脱、语句难懂。

孩子读书,当然愿意读阅读障碍少的书。作为出版者,应该出版适合孩子语言个性特点、符合中国语言审美的图书。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越读越爱读,才能让他们在阅读中更好地提高审美素养。因此,出版面向少儿的读物,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但是,新闻报道中提到,市场上不少少儿读物却粗制滥造,这样的读物不利于提升青少年的语言水平和审美能力。

那么,这些粗制滥造的儿童读物是如何诞生的呢?在笔者看来,主要还是一些出版社的急功近利造成的,它们对读物的审核把关不严,更多地只在数量上动脑筋。一代一代的少年儿童需要阅读,面向孩子们的读物总是有很大市场。但是,为了赢得少儿阅读市场,不能不择手段,必须有责任有担当。当然,这个责任担当,除了自觉,还需要由监管部门来把关。

在少年儿童的大脑中可以勾勒出最美的蓝图,而阅读是勾勒蓝图的最好工具。但是,当少儿读物粗制滥造时,会严重打击孩子的阅读积极性,甚至会危害终身。莫让儿童读物成有害或不合格读物,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关,让少儿读物真正成为对少年儿童有益的精神食粮。

(作者系职员)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0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