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干部身份”高于教师的“官念”要不得

发布时间:2019-04-11 作者:吴维煊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最近,笔者经历这样一件事,某教师在教师微信群里发通知,把某副主任(按照该校习惯,应称呼其为“某主任”)写成了“某老师”。一两分钟后,学校另一主任在群里发了个“友情提醒”,大意是:×××是主任,不应称呼其为老师,请刚刚发通知的老师就群通知称呼不当问题私下里与该主任沟通一下。

看到这个“友情提醒”,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在部分老师的潜意识里,一个老师要是没走上干部岗位,当一辈子普通老师,是事业不够成功的表现。如果称呼某管理人员为“老师”而不称呼其职务,那是对其不尊重。

为什么部分教师不能让自己潜心教学与研究,而非要绞尽脑汁去争个一官半职?为什么部分原本非常优秀的教师走上管理岗位后,反而变得很平庸?为什么部分学校对来自草根且又十分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主张很不重视,而一些平庸甚至荒唐的管理模式却十分盛行?答案只有一个:干部身份高于教师的“官念”在做祟。

干部身份高于教师的“官念”对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先从“称呼”开始,称呼干部为“老师”应成为学校的政治规矩。无论某教师当上了主任,还是当上了校长,这都是阶段性的职务,教书育人才是永久性的工作。他们从事一些暂时的管理性工作,但“老师”这一称呼不能从他们身上淡出,不能“官本位”至上,更不应将官职化称呼看成是高于教师称呼的“尊称”。无论在管理部门内部还是在全校范围内,大家彼此之间以老师相称应成为学校的政治规矩。当“老师”成为学校里的一种神圣称呼时,干部的教育意识就不容易跑偏,教育生态会更加和谐。

在部分学校,不仅教师之间使用“官职化”称呼,甚至将这种称呼习惯传染到学生中。只要某教师在学校担任一些职务,学生们就不再称呼其为老师,而是以官职相称。一些干部对来自学生的官职称呼不仅心安理得接受,同时还获得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日积月累,教师身份就会日渐淡化,不仅影响到干部们对教育的高远追求,也让学生们自小形成等级化的意识。无论校长还是主任,在学生面前都是老师,学生对所有干部都应尊称老师,而非职务。

尊重教师,以终身从教为荣,应成为每一名教师的教育追求。学校在鼓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走上干部岗位的同时,应更多地思考如何让优秀教师终身从教,营造尊重一线教师的学校生态,让教师成为学校最受尊重的人,让“老师”这一称呼成为学校最有尊严的称谓。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1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